诗词

标题: 七绝·晨练 [打印本页]

作者: 崖松    时间: 2010-9-9 11:48
标题: 七绝·晨练
风动湖光八秩秋,公园晨练伴人稠。
打球跑步翩翩舞,谁去东瀛把药求?

作者: 寥廓冬雪    时间: 2010-9-9 18:16
写实。
作者: 春逝空    时间: 2010-9-9 20:35
::: 在 寥廓冬雪 的贴子提到 :::
写实。
哈哈。赏后第一感觉。。冬雪先我了。。

但写实之余少了点味道,这味道我也说不好。。个人感觉罢了。。

问好
作者: 白衣客    时间: 2010-9-9 21:20
::: 在 崖松 的贴子提到 :::
风动湖光艳艳秋,公园晨练正人稠。
打球跑步多青壮,年老做操牵狗蹓。
绝句不可无灵性,即使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的纯描写景色的作品也有“千秋、万里”两个虚向托出时空二维,以彰高远。虽说青壮和老年也有对比,但意象始终没离开公园,更无关寄与化之法,写实以外便淡然无味了。
建议多读范文,勿轻易下笔。做之前充分构思,初成时不厌推敲,满意后再发表听取众家点评,这样进步就会十分快。
一家之言,对与不对,敬请海涵。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0-9-10 08:31
::: 在 崖松 的贴子提到 :::
风动湖光艳艳秋,公园晨练正人稠。
打球跑步多青壮,年老做操牵狗蹓。
也说两句,权作探讨:
1、陈明强在《谈诗艺》中说:“诗要真实,不要落实。真实,是说思想感情真,是自己的。 ... ...不要落实,实了,一是一,二是二,缺少联想力。... ... 要创造形象,不可概念化。”
2、即使“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篇出自大家之手,这种纯白描也曾被批判。 诗词,应“我手写我心”,“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 这里强调的是“抒发心志”。  本篇,若是以一位老者的口吻将结句改一下,可能感觉不同:
风动湖光艳艳秋,公园晨练正人稠。
打球跑步多青壮,输我当今一老头。
作者: 兰室清风    时间: 2010-9-10 11:17
学习了!
作者: 秋雨枫    时间: 2010-9-10 12:01
欣赏
作者: 崖松    时间: 2010-9-10 12:03
      谢谢诸位指教!本首诗确实太浮浅了,弄脏了众目,向大家道歉!今后努力学习,以求改进。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0-9-10 15:04
::: 在 崖松 的贴子提到 :::
      谢谢诸位指教!本首诗确实太浮浅了,弄脏了众目,向大家道歉!今后努力学习,以求改进。
崖松兄不必道歉的哦~~~  都不是从识字就会作诗、也不是从开始作诗就是成手。大家在互相交流、探讨的时候,都有提高。    问好!
作者: 崖松    时间: 2010-9-10 18:24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崖松兄不必道歉的哦~~~  都不是从识字就会作诗、也不是从开始作诗就是成手。大家在互相交流、探讨的时候...
谢谢关心!
  有些问题愿与君探讨,如不嫌弃,请屈驾赐教:
  1、把诗写灵,确实很难。这主要限于写诗人的水平。但我觉得,对现实的保、贬,写得空了,似乎言不达意,刀不见血,是隔靴搔痒。有勇气正视现实,很难做到写实“不落实”——当然这也与水平有关。不过我觉得写实首要还是要“实”,不然就失了本意。只不过是要尽力要求升华,要求灵气。
   2、关于“典”的运用,典故对少读古书的人知之甚少,特别是学理科的。诗中用典多,既增加了内涵,也添了灵气,但是否也成了阳春白雪?辛弃疾写词多用典故,写的词确实很好。但自古就有人说他是“吊书袋”。《诗词创作发凡》书中提昌少用典,昼量不用典,我觉得有其道理。古代人因为惧怕文字狱,对好多事才转弯抹角、似是而非地说,当今人写诗是不是也需要这样?我觉得当代诗词尽量易懂似乎好一些,那些空虚无边、渺渺茫茫,无关现实痛痒的佳作,心里总存有疑问。

   困惑之谈,诚求醍醐!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