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拜读老A诗作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9-1 23:53
标题: 拜读老A诗作有感
        近年来,拜读了老A的多首七绝,感觉每一首都是佳作。其命题立意、谋篇布局、韵律铺排等方面自不待说,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语句虽然平白无奇,而且嵌入了不少现代词汇,通篇读来却令人拍案叫绝!
        依稀记得有些资料推崇一种观点:近体诗不应该使用现代语言(即白话文)。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未免过于偏颇了。
        诚然,近体诗是一种古诗,其发展历程必然要适应古代语言(即文言文)。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文言文已经成了历史遗迹,广为流行的是白话文。作为一首诗,如何既保留其古诗的特色,又适应今天的要求,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须知,一首优秀的诗词作品拿出来,是给人家欣赏的。能够好好欣赏的人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答案当然是越多越好!
        事实上,白话入诗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远在李白、苏轼那个年代就已经有不少这类优秀作品,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这些优秀作品可谓流芳千古!
        我并不反对创作那些语言深奥的作品,只是认为不应该反对近体诗使用现代语言,两者应该和平共处,双轨并行。
        这就是我拜读老A诗作的一点感触。
作者: 赵卓君    时间: 2010-9-2 00:06
沙发细品,问好古月!
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白话文”的定义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界限!
作者: 东方香茗    时间: 2010-9-2 00:14
同意古月老兄的观点!实乃佳作!值得推广!
作者: 白衣客    时间: 2010-9-2 00:26
兄长说的极对。古人对诗有过这样的评论:
摛语采辞不用奇,风行水上茧抽丝。寻常风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
对此我还有一个补充或者说更进一步的理解,那就是真。老A很少用典,很少用生僻字,也不造景,诗中最常见的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人类的情感是类似的,这种共鸣背后隐藏着一种真实的还原,比如说缝纫机、自行车这种现代工具,人人都知道,但很少人人都赶在古体诗词中去用,为什么呢?因为古人没用过,一旦自己先用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有人说我说青灯短檠并不是真实意义的物件,就是代表电灯泡日光灯,但我说这样理解或许可以,但毕竟不直接,不真实。诗词最重要的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的共鸣,物件只是一些道具,只要能真实的表现感情,不妨启用新词。之前还有一个行迈靡靡新词使用上也很见功夫,我认为这值得大家去学习。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10-9-2 05:13
【七律】
记09夏与老A于青岛啤酒街共饮
(今韵)


华灯初上赴约迟,
一见浑然作旧识。
吃辣尝鲜烹海味儿,
说坛忆友侃“诗词”。
北街宴乐终嫌短,
东鲁归来每有思。
任是川徽湘粤菜,
而今只肯就青啤。
作者: 沧海飞语    时间: 2010-9-2 08:28
觉得大有道理,可是难为呀.
作者: 墨韵    时间: 2010-9-2 08:59
问好诸位!拜读学习!好像这样的文章要发表到茗香或是闲谈!
作者: 菲怡    时间: 2010-9-2 09:18
呵呵..有感有理~~问好~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0-9-2 10:19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我并不反对创作那些语言深奥的作品,只是认为不应该反对近体诗使用现代语言,两者应该和平共处,双轨并行。
我本人赞同这个观点!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0-9-2 10:21
::: 在 墨韵 的贴子提到 :::
问好诸位!拜读学习!好像这样的文章要发表到茗香或是闲谈!
可以发表在这里的:
二、范围:
   “霜天晓角”为诗词古韵版块。支持属于古风、唐诗、宋词、元曲等体裁的原创性或优秀转贴的古典文学作品及相关知识性、评论性文章
作者: 不会飞    时间: 2010-9-2 10:29
古月兄说言甚是!问好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0-9-2 15:09
陈明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离休。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理事。)在《谈诗艺》中提出“语言创新二十条”、“鲜活言语口头来”。试看:
1、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泽东   《清平乐 蒋桂战争》)

这里除了“黄粱、金瓯”是常用典,其它全是白话。(陈明强)


2、“一窍不通因特网,十分怕吃麦当劳。”(吴寿松《七十》)
3、“已拥人民原子弹,何忧国际执金吾。”(聂绀弩《悠然六十》)
4、“入学小儿需赞助,开刀老母缺红包。”(杨逸明《下岗戏作》)
5、“好汉最怕窝里斗,老夫怕吃眼前亏。”(杨宪益《第五届文代会》)
6、“阿娇卖菜归来晚,一嘴馒头进课堂。”(李大安《农民技校》)
7、“四手一心同一锯,你拉我扯去还来。”(聂绀弩《伐木赠棋》)

... ...
作者: 墨韵    时间: 2010-9-2 16:20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可以发表在这里的:
二、范围:
   “霜天晓角”为诗词古韵版块。支持属于古风、唐诗、宋词、元曲等体裁的原创性或优秀转贴的古典文学作品...
原来是这样呀!想把此好文章掠到茗香去![em:24]
作者: 东江秀士    时间: 2010-9-2 16:28
支持。
作者: 兰室清风    时间: 2010-9-2 17:39
鼓掌!!!
作者: 春逝空    时间: 2010-9-2 20:18
支持!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9-2 23:45
感谢楼上各位临帖讨论、支持!
不当之处还请多加指点,拜托了!
作者: amonk    时间: 2010-9-3 12:34
感谢古月老哥和各位是有的鼓励!
口语入诗,古已有之,不足为奇。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9-3 13:10
::: 在 amonk 的贴子提到 :::
感谢古月老哥和各位是有的鼓励!
口语入诗,古已有之,不足为奇
问好老A!请多加指教!
作者: 风流失意    时间: 2010-9-6 00:47
古前辈的新观点着实不错!在这钟表,手机年代,我最不乐意有人把古董“更漏”搬出亮相。是古董吗?确切说:赝品!
作者: 童言    时间: 2010-9-6 00:55
::: 在 墨韵 的贴子提到 :::

原来是这样呀!想把此好文章掠到茗香去!
如此华章,掠夺当然行不通!大可转帖啊,笨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