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对词律的一点探讨 [打印本页]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8-30 23:34
标题: 对词律的一点探讨
对词律的一点探讨


        本帖子只限于与认同诗词格律的朋友进行交流。对于认为按律写诗作词是戴着镣铐跳舞、以律害意的朋友,请勿在本帖子讨论这类问题。

        最近看到有些诗友在填词时,能认真对照词谱,反复斟酌、推敲。这是一件好事情,值得大力推崇。
        但是即使如此,在词律上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下面仅以《天仙子》、《桂殿秋》的第二句为例加以说明。
        按照《钦定词谱》,以上两个词牌的第二句格律分别为“◎⊙○◎○⊙●”和“⊙⊙○◎◎⊙○”。于是有些诗友的作品就出现四连平、五连平的情况。
        我们不应忽略一点基本要求——词句应为律句。作为律句,四连平、五连平可是犯大忌的。
        我认为,对词谱中这句的格律应该这样理解:“◎”表示“仄可平”,“⊙”表示“平可仄”;正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里的关键是第二、四、六字,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符合二六仄、四平,或二六平、四仄的规律。
        如果单纯考虑词谱规定的“可平可仄”,而忽略了律句的要求,那么在极端情况下,这两句可以分别出现六连平和七连平,同样与词谱相符。

        以上看法,欢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由于只举了两个句子作为例子,期待通过讨论,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对词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作者: amonk    时间: 2010-8-31 01:46
诗词的格律,不外乎抑扬顿挫,或低回婉转,或激烈铿锵,各具其妙。平声悠扬,仄声短促,连平连仄,读着都很别扭。比如,将“唯见长江天际流”改为“唯观长江天边流”这样七连平的句子,读起来便索然无味。
记得以前师从北溟鱼学诗,谈到“平仄平平仄仄平”或者“平仄仄平平仄平可行”,“平仄仄平仄仄平”便不可取,是孤平,我许久不能理解,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平声啊,而且也符合1、3、5不论的规矩呀,如果这也不行,不是自相矛盾么?不管北溟鱼怎么解释,我这榆木脑袋就是不开窍,将他气得够呛。后来看的诗多了,再读“平仄仄平仄仄平”这样的句子就觉得声气不顺,这才理解了北溟鱼的意思。
作者: 画地为牢啊    时间: 2010-8-31 07:25
楼主什么心态,
你怕啊,不让人来讨论。
你发这贴子不就是招你的志同道友吗
什么心态啊问
作者: 唐大用    时间: 2010-8-31 07:55
支持楼主!

所谓一三五不论,是有局限的,比如忌孤平时,这个不论就错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二楼的不明白可自去。
作者: 菲怡    时间: 2010-8-31 09:07
确实也~古月老师分析的好~~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有时我也会被此给搞糊涂~不过看平平仄仄好看一点,但平平仄仄里是没有这"◎⊙"两个提示的~按二四六来计就很清晰~不过词里面很多没有这么多字的,比如说只有四个字的词,是否按二四计呢?以此类推? 有很多我还不是很懂~~我在此学习学习~~问好古月老师~
作者: 南山客    时间: 2010-8-31 09:12
支持古月兄,具体情况是要具体分析。
作者: 万古刀    时间: 2010-8-31 09:45
古月兄说得极是,填词时亦应该注意之。学习了
作者: 丹鹤鸣霜    时间: 2010-8-31 09:54
最近常来看看朋友们的诗词,受益很大,遗憾的是有的一首好词却因为个别关键的地方出律而影响了整体效果。
每种游戏,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会有生命力。诗词格律唐代形成,宋代规范巩固,定下格来。这不是一般人说打破就打破的,你想写诗填词,就应该按律来,如果你也想打破,他也想打破,那就不是格律诗词了。如果觉得“不能以律害意”,那更容易,干脆写新诗就得了。
诗词的格律是容易学的,只要掌握了它的基本规律,再加上丰富的词汇,你不会感到它对你是一种“束缚”的,而会觉得是一种快乐的挑战,你会游刃有余。
上面是本人浅见,希望批评。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10-8-31 10:33
词本配以乐谱,至明清竟散失音乐,后人只好按词谱填词。个人推想,原谱既合音乐,五音之婉转,可能对词语本身的平仄限制相对会弱一些,也就导致一些词谱里出现可平可仄的现象,在吟唱之际,倒也不会很凸显平仄不调的问题吧。
今人填词,只好依据语音之声调抑扬而为了。所以,大哥所论,有道理。
汉语本是世上少数的有声调的语言,使用汉语说话的人都会在平素的言语中无须刻意就能避免一句话全是一个声调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张三李四,咱就不说李四赵五。
作者: 兰室清风    时间: 2010-8-31 12:04
学习了!问好楼上各位!
作者: 白衣客    时间: 2010-8-31 12:10
学习学习,要上车了,不能多写。十分喜欢在这种氛围,尤其是古月、老A、丹鹤、断笔诸位观点,受益匪浅!下车了再来细看!
作者: 心帆    时间: 2010-8-31 12:11
问好。
这个就看你想表达什么。如要写消沉的句子,四连平五连平恰恰能起到使语调趋于回落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词谱中拗字句特多的原因。如《兰陵王》竟然有十几句拗句,且都是清一色的以仄声占主导。那么这一词牌的声情毫无疑问是高亢的,不能用来填婉约词。又如《寿楼春》中以平声字占主导的拗句,这个是故意造成声情低郁,这个的词谱填壮词也肯定会不伦不类。
至于平仄相间,我觉得楼主说的有道理。如果你想写低沉的词调,在五平或是四平当中适当加入一个仄声字会起到调和句式的作用。且读来依旧是沉绵回落。在语感上又有了抑扬顿挫的感觉。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0-8-31 12:33
::: 在 画地为牢啊 的贴子提到 :::
楼主什么心态,
你怕啊,不让人来讨论。
你发这贴子不就是招你的志同道友吗
什么心态啊问
请勿预设立场——古月大哥的出发点没错,方式也没错。之所以限制“不受格律限制”者参与本篇讨论,是不想引起激烈争端,何况“霜天”本身就是格律版块。诗友们宜在此前提下友好探讨,以利提高。
作者: amonk    时间: 2010-8-31 12:46
::: 在 画地为牢啊 的贴子提到 :::
楼主什么心态,
你怕啊,不让人来讨论。
你发这贴子不就是招你的志同道友吗
什么心态啊问
这样的态度不是来讨论的,是来找事的,俺们不欢迎,禁入霜天!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0-8-31 13:13
::: 在 我为霜天你为晓角 的贴子提到 :::
道是有人执着了
某些人比我更执着——连续换了十几个马甲,起的名字不堪入目。骂过人被封账号十几次,还是黏糊着这里。
不懂、不熟悉格律,不愿意受格律限制——没关系,干嘛赖在这里一定要让千百年来形成、发展的格律适应你呢? 不觉得无聊、无赖吗!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0-8-31 13:14
::: 在 我为霜天你为晓角 的贴子提到 :::
就算封号也要说
你那和尚佛祖没接引你去啊
读几本精书啊
不可药救,只能刀砍了——再封!
作者: 雨疏风骤    时间: 2010-8-31 14:00
古人既然标了可平可仄,想必有他的道理,或许是需根据词义语气的不同抑扬而定。青山理应无黄叶,或许存在即合理。
作者: 这是剑    时间: 2010-8-31 17:41
我也同意偶像爷爷  和断笔先生的说法  古人填词一定最后会被谱上曲 用音乐的曲调变幻来弥补词上音律的平仄 所以有◎
可是现在甜的词大多是用来读的 所以一定要向楼主说的尽量避免四连平、五连平的出现

个人观点
作者: W566938    时间: 2010-8-31 17:49
很有道理~
只是象我等初学者,功力太欠,有时不得不出律。努力学习中……
问好前辈!

二楼说这那话就太没意思了!人家楼主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不想遵照格律,再讨论这个问题显然是多余的……
作者: 青衫客    时间: 2010-8-31 22:51
::: 在 丹鹤鸣霜 的贴子提到 :::
最近常来看看朋友们的诗词,受益很大,遗憾的是有的一首好词却因为个别关键的地方出律而影响了整体效果。
每种游戏,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会有生命力。诗词格律唐代形成,宋代规范巩固,定下格来。这不是一般人...
诗词的格律是容易学的,只要掌握了它的基本规律,再加上丰富的词汇,你不会感到它对你是一种“束缚”的,...
上面是本人浅见,希望批评。
  严重支持丹鹤鸣霜的观点!

  “不以律而害意”,这样的说法值得商榷。
  汉字这么多,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了?非要用个出律的字词。

  另外,同一个词牌,所依据的词谱不同,平仄会有出入。
  比如《石州慢》,有些句子,钦定词谱和龙谱就不同。
  版主在检查平仄时,要注意这点。

  余以为,只要填词用参照一个词谱就行了。
  不管是钦定词谱还是龙谱。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8-31 23:05
        感谢楼上诸位临帖讨论!当然,不包括“画地为牢啊”和“我为霜天你为晓角”两位,对这两位,我不屑理睬!
        关于我引为例子的《天仙子》的第二句,想补充一些材料以作进一步的佐证。
        在《诗词总汇》查到从唐代到清代词人的《天仙子》单调16首,双调(上下片相同)31首,共47首。其中的第二句第二、四、六字平仄如下——
        1、单调,二六仄、四平的有6首
        2、单调,二六平、四仄的有10首,
        3、双调,上下片均为二六仄、四平的有29首,
        4、双调,上下片均为二六平、四仄的有1首,
        5、双调,上片二仄、四六平,下片二六仄、四平的有1首(作者:元好问)。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句子除了元好问的一句外,全都属于标准的律句。
        至于《桂殿秋》,该总汇只列出8首,没作统计。
        见以下网址:http://www.sczh.com/
作者: 情若诗词    时间: 2010-9-1 00:07
甚有道理,获益非浅!!
作者: 春逝空    时间: 2010-9-1 01:24
绝对支持前辈并学习。。。各诗友的有益跟贴一一细读学习。。。
作者: 幽静心灵    时间: 2010-9-1 07:20
我前两天的一首天仙子就是犯了这个毛病,蒙古月求衣老师指了出来,细细一读确实如此。五连平读起来没有了诗词那种错落有致的韵味。我是初学者,对诗词格律只懂的一些表面的规定,再深一些,则不甚了了。自从无意中发现这个地方,把自己的拙作放到此处,让大家来评(敝人最欢迎的是批评)感觉收获颇多。对古月求衣老师的观点我很是支持。再次谢过!
作者: 墨韵    时间: 2010-9-1 07:42
努力学习!再学习!可是我这个晕平仄的脑袋呀!迷糊!但这些都是花钱也学不到的!问好楼上各位良师益友!
作者: 赵卓君    时间: 2010-9-1 08:41
感觉还是一句老话:
除非他的作品能征服读者。不然,对于学习者或者是大成者还是应该遵从格律。如果不遵从,从某种意义说:作品只能是新文学体!
问好古月!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10-9-1 09:17
::: 在 青衫客 的贴子提到 :::

  严重支持丹鹤鸣霜的观点!

  “不以律而害意”,这样的说法值得商榷。
  汉字这么多,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了?非要用个出律的字词。

  另外,同一个词牌,所依据的词谱不同,平仄会有出入。
  比如《石州慢》,有些句子,钦定词谱和龙谱就不同。
  版主在检查平仄时,要注意这点。
  余以为,只要填词用同一个词谱就行了。
  不管是钦定词谱还是龙谱。
在理! 我多偷懒,只看《钦定词谱》。接受青衫建议!  也希望诗友们发贴后注明所依的是哪个词谱,拜托!
作者: 残阳一剑    时间: 2010-9-1 09:35
古斑辛苦了!
坛内有这样的版主值得骄傲!
多点评、多探讨、在诗词上的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相信霜天会越办越好!
作者: 菲怡    时间: 2010-9-1 10:17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在理! 我多偷懒,只看《钦定词谱》。接受青衫建议!  也希望诗友们发贴后注明所依的是哪个词谱,拜托!
支持~~
作者: 菲怡    时间: 2010-9-1 10:18
::: 在 残阳一剑 的贴子提到 :::
古斑辛苦了!
坛内有这样的版主值得骄傲!
多点评、多探讨、在诗词上的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相信霜天会越办越好!
是呀~~辛苦了~~致敬~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9-1 19:52
再次感谢楼上诸位临帖、探讨、支持!
对于诸如3、4、11、18、21楼所提出的问题,我还在学习、摸索中。由于涉及的知识太多,一下子难以取得重大突破。期待与大家一起,在探讨中不断进步!
作者: 随聊几则    时间: 2010-9-2 12:05
一个不错的话题。
宏观的说,平仄用韵符合词谱的作品便为合律,大约不争吧?
其次,词不同于律诗,就是说用律诗句式中的平仄关系来评估词句不适宜:词的用韵更宽、可选择的韵脚更宽,类三连平(仄)常为词谱正格,这在律诗中殊见。
诗词曲联共享的平仄法,实际上是体现诗体音调变化的循环美。如果同韵(平仄)连续过多,便失去了这种美。什么是“连续过多”?非常遗憾,没有定见;就是在律诗中也只是要避免尾句的三连平。
如果我们把词谱中的三连韵看成正格,那么,四连韵便成为质疑的对象,咱们个人同意避免四以上连韵的看法。不过,将《天仙子》本格第二句的二、四、六字定格,咱们难以苟同:词句中一字的意义并不只在平仄用韵上,用韵放宽,择字亦宽。
“平可仄”或“仄可平”,《钦定词谱》中原文是:“本平可仄” 或“本仄可平”。
咱们很赞同28L“也希望诗友们发贴后注明所依的是哪个词谱”的意见,就说《天仙子》在《钦定词谱》中就有五体之多;注明本谱,不仅方便别人,而且显得一首词作的完整;顺便把韵谱名也烦劳注一下。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10-9-2 17:37
::: 在 随聊几则 的贴子提到 :::
一个不错的话题。
宏观的说,平仄用韵符合词谱的作品便为合律,大约不争吧?
其次,词不同于律诗,就是说用律诗句式中的平仄关系来评估词句不适宜:词的用韵更宽、可选择的韵脚更宽,类三连平(仄)常为词谱正格,这在律诗中殊见。
诗词曲联共享的平仄法,实际上是体现诗体音调变化的循环美。如果同韵(平仄)连续过多,便失去了这种美。什么是“连续过多”?非常遗憾,没有定见;就是在律诗中也只是要避免尾句的三连平。
如果我们把词谱中的三连韵看成正格,那么,四连韵便成为质疑的对象,咱们个人同意避免四以上连韵的看法。不过,将《天仙子》本格第二句的二、四、六字定格,咱们难以苟同:词句中一字的意义并不只在平仄用韵上,用韵放宽,择字亦宽。
“平可仄”或“仄可平”,《钦定词谱》中原文是:“本平可仄” 或“本仄可平”。
咱们很赞同28L“也希望诗友们发贴后注明所依的是哪个词谱”的意见,就说《天仙子》在《钦定词谱》中就有五体之多;注明本谱,不仅方便别人,而且显得一首词作的完整;顺便把韵谱名也烦劳注一下。
感谢随聊朋友中肯分析!十分期待更多这样的讨论分析。
我的这个帖子是在完稿后再选定标题的;应该承认,这标题定得不太准确:文章的本意是讨论词律的局部问题,而标题涵盖面太大了。此外在文中所表述的观点也欠严谨,只看到一些例子就把它覆盖全部。这是我今后应该多加注意的。
回过头来,再探讨一下《天仙子》第二句这个特例。我在本帖子22楼列举了一些实例,不知这些实例能否说明问题呢?
最后,我也同意词作宜注明词谱。
问好!握手!
作者: 风流失意    时间: 2010-9-6 01:00
在下不大通律,但个人认为:“以律害意”和“有律必依”都是极端看法
作者: 童言    时间: 2010-9-6 01:25
楼主和33楼( 随聊几则)同属高见,受益匪浅!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