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小访 的贴子提到 :::
秋窗歇骤雨, 居壁和风萝.
频扰将军梦, 漫成白石歌.
入豳诗更苦, 拟晋赋消磨.
岂是惊云暮? 应缘情自多.
::: 在 小访 的贴子提到 :::
秋窗歇骤雨, 居壁和风萝.
频扰将军梦, 漫成白石歌.
入豳诗更苦, 拟晋赋消磨.
岂是惊云暮? 应缘情自多.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起承转合有序,相当不错。
一点瑕疵:首句三仄尾。“歇”古仄新平,但如果标新韵,第四句又出律了。
欢迎新朋友!
::: 在 春逝空 的贴子提到 :::
欢迎!
能否给个注解啊。先谢谢了。。。
::: 在 小访 的贴子提到 :::
谢谢春逝空, 这里氛围真是好,再贴个序:
季夏初秋,蟋蟀居壁,迎风而鸣,和音风萝.将军梦惊三更,起绕阶行;白石歌成堂屋,写入琴声.因入豳风七月,多为...
居壁:《礼记》:季夏之月,蟋蟀居壁。
颔: 岳飞《小重山》; 姜夔《齐天乐 蟋蟀》
颈: 《诗经 豳风 七月》; 晋卢谌《蟋蟀赋》
云暮:《毛诗》:蟋蟀在堂,岁聿云暮。
::: 在 小访 的贴子提到 :::
谢谢春逝空, 这里氛围真是好,再贴个序:
季夏初秋,蟋蟀居壁,迎风而鸣,和音风萝.将军梦惊三更,起绕阶行;白石歌成堂屋,写入琴声.因入豳风七月,多为...
居壁:《礼记》:季夏之月,蟋蟀居壁。
颔: 岳飞《小重山》; 姜夔《齐天乐 蟋蟀》
颈: 《诗经 豳风 七月》; 晋卢谌《蟋蟀赋》
云暮:《毛诗》:蟋蟀在堂,岁聿云暮。
::: 在 小访 的贴子提到 :::
秋窗歇骤雨, 居壁和风萝.
频扰将军梦, 漫成白石歌.
入豳诗更苦, 拟晋赋消磨.
岂是惊云暮? 应缘情自多.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行文开合有度,典籍引用得当,推荐加精华!
原作者已经就诗中典故做了解释,为了便于理解,我翻译成白话诗(意译):
秋窗的骤雨已经停歇,
(你)居于墙上应和着那风中的藤萝。
(这不住的啼鸣啊,)几度惊回了将军的三更清梦,
(这不住的啼鸣啊,)信手就让白石写成了千古词歌。
在豳诗中我见过你,(但我看到的是)“十月在我床下”的秋风寒苦;
在晋赋我也见过你,(但我听到的是)“激悲声以迄曙”的岁月消磨。
(我知道你)不是惊惶于一岁将尽,(生命不再,)
(你这样不停的歌唱,)应该是缘由(你对这个世界(人)倾注的)情感太多。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起承转合有序,相当不错。
一点瑕疵:首句三仄尾。“歇”古仄新平,但如果标新韵,第四句又出律了。
欢迎新朋友!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行文开合有度,典籍引用得当,推荐加精华!
原作者已经就诗中典故做了解释,为了便于理解,我翻译成白话诗(意译):
秋窗的骤雨已经停歇,
(你)居于墙上应和着那风中的藤萝。
(这不住的啼鸣啊,)几度惊回了将军的三更清梦,
(这不住的啼鸣啊,)信手就让白石写成了千古词歌。
在豳诗中我见过你,(但我看到的是)“十月在我床下”的秋风寒苦;
在晋赋我也见过你,(但我听到的是)“激悲声以迄曙”的岁月消磨。
(我知道你)不是惊惶于一岁将尽,(生命不再,)
(你这样不停的歌唱,)应该是缘由(你对这个世界(人)倾注的)情感太多。
::: 在 白衣客 的贴子提到 :::
行文开合有度,典籍引用得当,推荐加精华!
原作者已经就诗中典故做了解释,为了便于理解,我翻译成白话诗(意译):
秋窗的骤雨已经停歇,
(你)居于墙上应和着那风中的藤萝。
(这不住的啼鸣啊,)几度惊回了将军的三更清梦,
(这不住的啼鸣啊,)信手就让白石写成了千古词歌。
在豳诗中我见过你,(但我看到的是)“十月在我床下”的秋风寒苦;
在晋赋我也见过你,(但我听到的是)“激悲声以迄曙”的岁月消磨。
(我知道你)不是惊惶于一岁将尽,(生命不再,)
(你这样不停的歌唱,)应该是缘由(你对这个世界(人)倾注的)情感太多。
::: 在 鲁民 的贴子提到 :::
和小访咏蟋蟀
2010年8月24日星期二
秋风初雨歇,壁角和声多。
困扰三更梦,醉吟千古歌。
草书凭白石,细品看苍萝。
惟有问鹏举,雁行征几何。
附小访《五律咏蟋蟀》(季夏初秋,蟋蟀居壁,迎风而鸣,和音风萝.将军梦惊三更,起绕阶行;白石歌成堂屋,写入...
注:居壁:《礼记》:季夏之月,蟋蟀居壁。颔: 岳飞《小重山》; 姜夔《齐天乐 蟋蟀》。颈: 《诗经 豳风 ...
附白衣客《意译白话诗》:秋窗的骤雨已经停歇,(你)居于墙上应和着那风中的藤萝。(这不住的啼鸣啊,...
::: 在 五龙闹海 的贴子提到 :::
三仄尾,在李冲的《诗词韵律》中这样说:“...五言三仄尾中只有第三、第四同时为去声才是禁忌...”
::: 在 古月求衣 的贴子提到 :::
通过此帖子学到不少知识,非常欣慰!
祝贺新朋友加精!
问好各位!
::: 在 小访 的贴子提到 :::
谢谢五龙版主告知, 按照李老师的观点, 秋窗歇骤雨则不算犯三仄尾, 歇 是入声,骤 是去声。
我自己感觉三仄尾应该包括入声, 入声短促, 诗尾接连三个短促仄声会使诗句节拍界限不清, 平仄相间的节奏...
《文苑英华》所录三仄尾诗也不算多,另外,在网上看到一个统计:杜甫600多首五律中的100多个三仄尾……杜甫...
按这个说法,只要不是三同调就合律,歇骤雨,分别是入、去、上,没有三同调,算合律。不过我自己认为,...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