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感西安沙尘暴 [打印本页]

作者: 逍遥布衣    时间: 2010-4-30 23:34
标题: 感西安沙尘暴
]庚寅年三月十三日尘沙漫天夜与友人聚论天时,感以书





满目风尘满目沙



西京不似旧风华



相环八水青山护



一曲江流紫烟霞



横断平湖成海坝



调通南水入京衙



天涯处处生新意



风物稀稀付语茶















                                                                                                     2010年4月28日作
作者: 白衣客    时间: 2010-5-1 01:21
::: 在 逍遥布衣 的贴子提到 :::
]庚寅年三月十三日尘沙漫天夜与友人聚论天时,感以书
满目风尘满目沙
西京不似旧风华
相环八水青山护
一曲江流紫烟霞
横断平湖成海坝
调通南水入京衙
天涯处处生新意
风物稀稀付语茶
先问候一下西安的新朋友,欢迎来到霜天。前几天西安沙尘暴真的很厉害,虽说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一时的起尘,但是近几年这种恶劣的天气的确是越来越重,越来越多。加之动辄“百年不遇”的各种自然灾害,一句“天灾”之外我们确实需要有敢于检讨其中有无“人祸”的勇气。在大自然面前,几乎每一次我们自以为是的改造和掌控都是在后人遭受的沉痛教训面前才思过悔改的。尽管我个人在没有科学的举证面前不能完全认可或者说相信诗中的观点,但三峡和南水北调等如此大手笔实施之前到底有没有充分的实验和论证值得商榷。
以下论诗:
满目风尘满目沙
西京不似旧风华
可以说此二句起承极佳。首句单刀直入主题,毫不拖泥带水,次句的转亦是简洁高效。
相环八水青山护
一曲江流紫烟霞
因为不是旧时的风华,所以“八水绕长安”“曲江流饮”才只能在回忆中重现。这个回忆和首句的“满目风尘满目沙”形成了强烈对比,使作者的哀伤悲愤之情感得到了更好宣泄。
横断平湖成海坝
调通南水入京衙
此二句作者将情感理性化,开始了思考和批判。“高峡出平湖”在主席的词中是改造山河的壮举,那么这个“海坝”究竟如何呢?作者没有直接作答,只是用“海坝”这个特殊自制联合词组隐隐的点了一下,似乎颇有含义。盖因天不可遮、海不可拦?呵呵。下一句同样如此,只是这里点明了一个“衙”字。衙属官,其意自清。但是看得出这里作者也藏了一点小心机,那就是只说事,不讲因果。
天涯处处生新意
风物稀稀付语茶
仅就诗而论此二句转结亦高妙。一般的愤懑哀伤之作结的格局无非两种,一种是慷慨到底,高歌壮志未酬云云;另一种则是忽然超脱天外,或黯然一笑、或移情他处将感情寄托到外物。显然作者采用的方法是技巧性更高的后者。“天涯处处生新意”中的“新意”二解:一是结合春天的万物勃发用新意代指“新生事物”,此时后边的一句则为风物依稀的老朽自居,自嘲自己对待如此之变也唯有语茶之能了。还有一种解释,“新意”指新的想法、创意,这时此句实际上是一句反话,隐有取笑新意太率性不负责之意。这种解释下,后一句可解释为“风物还宜放眼量”,是非功过,不妨待到风物依稀之时语茶对之罢。

全诗有情有景有境,唯一小瑕是“一曲江流紫烟霞”一句中“烟”字当仄,出律。
在下如此剖析一来看到阁下是西安乡党,兴致匪浅。二来曾受AMONK站长嘱托,希望能偶择佳作而评之,共期精进。先生切勿生兄弟卖弄之疑,不正之处还望多多指点。
作者: 疏帘淡月    时间: 2010-5-1 08:32
朋友好诗!白衣兄评得入情入理!但有一点我要生声明一下,霜天版规只接受原创帖,请新朋友注意修改。修改够后可自动解锁。
关于本诗,确实严谨,起承转合,恰到好处。有很强的批判性。不过,淡月觉得,是大气候的改变加人类的肆意妄为造成的,很难归咎到一些特定事物上。不过原诗里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