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七绝·那年月十一(新韵) [打印本页]

作者: 崖松    时间: 2010-4-14 10:53
标题: 七绝·那年月十一(新韵)
家乡自古好地理,水旱地全庄稼齐。
人饿只图多两口,不吃大米换麸皮。
作者: 邪魔老奴    时间: 2010-4-14 11:32
欣赏
作者: pinkbaby48    时间: 2010-4-14 12:03
啊?听来有点点凄惨~~~
看题似往忆,读句又近今。
无论往忆与近今,祈福佑人人。
作者: 崖松    时间: 2010-4-14 12:53
        谢谢二位关注!
    还是老话:“唯愿后人珍盛世,俗言拙笔诉沧桑。”
作者: 梅岭山客    时间: 2010-4-14 14:16
赏读
作者: 松风月影    时间: 2010-4-24 23:40
赏读。。。问候。。
作者: 崖松    时间: 2010-4-25 08:35
回复松风月影:谢谢!
作者: 东江秀士    时间: 2010-4-25 08:41
不合绝句格律。
作者: 崖松    时间: 2010-4-25 14:32
回复东江秀士:
第一、二句互救后,是不是可变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本格式来自本诗云《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作者: 东江秀士    时间: 2010-4-25 16:28
::: 在 崖松 的贴子提到 :::
回复东江秀士:
第一、二句互救后,是不是可变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本格式来自本诗云《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第一句“自古好地理”,全是仄,不管先生用什么格式,都是不合律的。建议参照大家小书集子《唐宋诗词格律》,是入门的小册子。
作者: 崖松    时间: 2010-4-25 18:47
与东江秀士君讨论:
马蹄踏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方岳《梦寻梅》“七”是入声)
这个格式就是上述的格式(出自《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乃中华诗词学会委托越齐先生编,为第一届诗词研修班所写。
作者: 东江秀士    时间: 2010-4-25 20:25
我查了方岳的《梦寻梅》如下:
梦寻梅
年代:【宋】 作者:【方岳】 体裁:【七律】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三四句都是拗句,但本句自救。与先生的句式是不同的。
作者: 崖松    时间: 2010-4-25 21:31
“马蹄踏雪六七里”
我看到的是“六七里”,乃越齐先生所举例子。一字之差,大相径庭。你若还不信,你可以找出《诗词格律简捷入门》,查一下。
作者: 东江秀士    时间: 2010-4-25 23:04
::: 在 崖松 的贴子提到 :::
“马蹄踏雪六七里”
我看到的是“六七里”,乃越齐先生所举例子。一字之差,大相径庭。你若还不信,你可以找出《诗词格律简捷...
不用这么麻烦,你百度一下就行。还可查上海辞书出版社《宋诗鉴赏词典》1302页。而且我对你所说的书是否具有权威性很怀疑,至少在这首诗上这位老先生是不严谨的。
作者: 自以为是的温柔    时间: 2010-4-25 23:11
都这么作业
作者: 东江秀士    时间: 2010-4-26 13:40
::: 在 自以为是的温柔 的贴子提到 :::
都这么作业
个人以为,初学者最好循规蹈矩,严格按格律写作,以免写坏了手。等熟练了再学习其他写作技巧。不知兄台以为然否?
作者: 崖松    时间: 2010-4-26 14:57
       正因为是初学,所以我是尽可能认真的。我手里这本《诗词简捷入门》,我认为还是可信的。因为它是中华诗词协会给研修学员编的。那一平仄变格它称为“一变格”。至于为什么与你说的有差别,我就不知道了。
   谢谢君对知识的认真和对我的关注,也是对我的帮助!问好!!
作者: 麦秀    时间: 2010-4-26 15:06
欣赏东江君对学习的严肃认真态度!佩服!支持!
欣赏崖兄好诗!拜读!
作者: 崖松    时间: 2010-4-26 15:20
        谢谢麦秀君关注!
作者: 无情公主    时间: 2010-4-26 16:01
欣赏!问好

楼主写这么多这样的诗,让人看了好难过~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