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桃花伤了雨水
[打印本页]
作者:
睡虎
时间:
2010-3-2 18:26
标题:
桃花伤了雨水
“迎春藤上点点嫩黄很是宜人。只可惜去得迟了,桃花村里的桃花伤了雨水。”
收到这条留言时,世界不由被浸软了。这要出自怎样一颗明洁、温情和细腻的心,才能道出这样的感受。“桃花伤了雨水”,见惯了自古以来的雨打花落、乱红逐雨,雨水都是无情物,摧残了花事,破败了春天;瓣瓣落英,好像玉颜憔悴,美人见弃,让人生出许多爱怜。这幅一成不变的画面镶刻在文化的记忆深处,但它仅止于伤春惜春,能触动情绪,却添增不了内容。而此句,“桃花伤了雨水”,轻轻的主客移置,景耶?情耶?人耶?交互融为一体,淡然的伤怀溢出了文字。雨水成了春天的代言,轻飘落地,或铺满绿意,或轻鸣潺潺,那水边的嬉戏或静思,那叶尖的凝神或倩舞,都为春天陪衬了绝好的底子,而在这时,桃花陨躯销魂,抹乱了春天,把所有的闲逸和欢快都携去了,桃花、雨水与人,都伫停在春红易逝、好景不常的永恒中。那一个“伤”字,不舍不忍不甘,无奈无助无望。纤细的文字,摒却了常调,除活画了景物,还让我们读近了赏春的人。
我回忆那些与此手法相类的句子。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到杜甫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再到贾岛的“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以亲切的眼睛和无尘的心地融入周遭,便出现了主客体的倒置,这决不能单单拿功底手法来品评,该深入到诗人的内心,品出丰富与专注,枯寂的心写不出,泛游的心道不得。文字无法完全胜任对情感的表达,但情感却可以自由领导文字。这样的清新自然,现今已所见寥寥,即使我曾想知道更多。台湾诗人罗门那里大概有些影子,流浪者的“他用灯拴自己的影子在咖啡桌的旁边”,醉汉“让整条街都在他的脚下走着”“一颗星也在很远很远地带着天空在走”,这份想像与描摹的投入不可发自偶然,心血来潮只能制造片断的快感,而沉静与敏感却倾倒出了让人无法释解的混合着的喜悦与惆怅。
至于罗门的“路反过来走他”“城里的那尾好看的周末仍在走”,似乎想通过语式的怪诞来反映生活的冷漠凌乱,但初读便觉有些凿痕。“桃花伤了雨水”,这条留言却让我整整回味了一天。
作者:
澹台清爰
时间:
2010-3-3 19:04
不多说,还是喜欢:|
作者:
黄果树
时间:
2010-4-29 10:50
这样的分析与咀嚼,有味儿。喜欢。
作者:
雨霁轻尘
时间:
2010-4-29 11:18
的确是妙句!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