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子曰杂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潇瀛    时间: 2010-1-6 22:05
标题: 子曰杂感
前一久有点郁闷,现在想开了。好久没来啦!各位还记得否?
~~~~~~~~~~~~~~
         众人皆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以前这几句话,我都当作是陈述句来读的。从来没有注意过每个“乎”字后面应该用的是问号。大概意思也就是朱熹注解的版本了——学习而经常实践(后时常的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

     最近在看南怀瑾老先生的《论语别裁》,十分喜欢他的观点。看了之后才发现自己以前理解的有些偏颇。当然,也不是说朱熹说的就是错的。毕竟,那是一千年来诸位读书人所奉行的经典,自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那仅仅只是一家之言。

     就像南怀瑾老先生说的,讲句良心话,大多数学生都是觉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谁觉得老学习快乐啊!那么,这句话的重点就不是着落在一个“乐”上。而是着落在了“时”和“习”上。通读《论语》,其实不难发现,其实孔子应该不是表达这个意思。孔子研究的是“学问”,也就是儒家的思想。读书,并不是学问。读书多的人,是渊博;而没有读过书的人,也可能做学问做的很好。孔子的《论语》,其实就是教人如何做人。

     学问不是文字,不是知识,就是从为人处事上来。随时注重“时”和“习”,随时随地能够反省,发现自己有了慢慢的进步,就会心中喜悦。这个,想必每一个人都会这样去想吧!

     所以,孔子所指的学问,并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东西。和自己的人生经历等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南怀瑾说,真正为学问而学问,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仁义之所至,义所当然”的事,就是牺牲了自己,也要做。

     为学问而学问的人,注定了一生寂寞。

     从而,引到了下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现在的中国人,在外国人来的时候难得扯几句文,其中大多有这么一句。我总觉得……相当不恰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用感叹号来做句尾。朋友来,会乐的,自然是知己,能够理解我的人。那么,我才会不亦乐乎。

     人生若有一知己,虽死而无憾也!!最近也当真是对这句话理解的极为深刻。没有人能说话的日子,当真是苦不堪言,苦不堪言!

     就像南先生说的一个例子:孔子的学问是从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时候开始的。那时,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孔子的赞扬,这和孔子那个时代隔了多远?

     孔子寂寞了五百年,懂得什么叫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后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看了,朱熹的注解是:愠,含怒意。君子,成德之名。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

     大概就是说了,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这个解释,感觉还是落在了他人的身上。

     儒学,讲究的是修身养性,这一点也是后来的道教所学习提倡的。愠怒,自然是有了怨天尤人的感觉。那么不知而不愠,也就是不怨天尤人的意思。反问自己,为什么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的?是自己的问题。正是印证了孔子在后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

     这样的心里,才正是君子的修养。南怀瑾先生说,这三句话,落在了中间“不亦乐乎”上。

     三句话连起来,也就是自得其乐也。

     明代陈眉公有言论。

     曰:“如何是独乐乐?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

     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使众乐乐?”

     曰:“此种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此等胸襟气度,自然可以称的上是“人不知而不愠”了。

     否则知识越多,地位越高,不可得意忘形,亦不可忘形失意,那可就是“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总而言之,孔子就是强调一个修身养性,不能流于外物之影响,要注重内在的修养。

     最近我也是心中紊乱,老想去找其他人的错,明知自己也有错了,可惜也懒得注意。就此言之,却是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和乐趣。老喜欢抱怨,却没有想到改变。果然,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门大学问。以后,自然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那时候,希望自己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争取用这样的步骤,慢慢来。

     一、忍耐其龌龊言语

     二、忍耐不成躲避之

     三、努力将其无视之

     四、内在有我外无她

     五、乐我之乐,不怒也!

     慢慢的,咱就修炼出来了。自己好,才是真的好!
作者: 花含烟    时间: 2010-1-6 22:56
自得其乐,我也喜欢。学习
好久不见啦,高材生妹妹。
作者: 潇瀛    时间: 2010-1-6 23:04
::: 在 花含烟 的贴子提到 :::
自得其乐,我也喜欢。学习
好久不见啦,高材生妹妹。
……晕,哪儿来的高材生呀!含烟姐姐,好久不见咯!
作者: 花含烟    时间: 2010-1-7 22:21
::: 在 潇瀛 的贴子提到 :::
……晕,哪儿来的高材生呀!含烟姐姐,好久不见咯!
是啊,以后常来,多给姐姐推荐些好书。;)
作者: 潇瀛    时间: 2010-1-10 23:02
::: 在 花含烟 的贴子提到 :::
是啊,以后常来,多给姐姐推荐些好书。;)
嗯嗯,好呀好呀~~~~
作者: 苍雪漫天    时间: 2010-1-10 23:28
高见!

附:我不咋喜欢儒家思想。
作者: ye2403    时间: 2010-1-10 23:30
好文啊好文!看到偶久违滴才女妹妹,开心。哈。

自己好,才是真的好!嘿嘿,信言也。
作者: 释云海    时间: 2010-1-11 01:17
怒我之怒,不亦怒乎。。。。。。哈哈哈。。。。。。
作者: 潇瀛    时间: 2010-1-11 10:32
::: 在 苍雪漫天 的贴子提到 :::
高见!

附:我不咋喜欢儒家思想。
呵呵,青菜萝卜,青菜萝卜~~~~:|
作者: 潇瀛    时间: 2010-1-11 10:32
::: 在 永不服输 的贴子提到 :::
好文啊好文!看到偶久违滴才女妹妹,开心。哈。

自己好,才是真的好!嘿嘿,信言也。
嘿嘿,俺前面还说的一本正经的,后面又开始抱怨了!咳咳,咱改了
作者: 潇瀛    时间: 2010-1-11 10:33
::: 在 释云海 的贴子提到 :::
怒我之怒,不亦怒乎。。。。。。哈哈哈。。。。。。

作者: 万古刀    时间: 2010-1-11 11:13
::: 在 苍雪漫天 的贴子提到 :::
高见!

附:我不咋喜欢儒家思想。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作者: 幽幽灵枫儿    时间: 2010-1-11 13:52
玲珑剔透的才女妹子啊
作者: 潇瀛    时间: 2010-1-14 23:11
::: 在 万古刀 的贴子提到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我们班的常常把后面那句“诲人不倦”写成“毁人不倦”
作者: 潇瀛    时间: 2010-1-14 23:11
::: 在 幽幽灵枫儿 的贴子提到 :::
玲珑剔透的才女妹子啊
幽幽姐,好久不见,十分想念哈!;)
作者: 墨淡如烟    时间: 2010-1-15 20:43
::: 在 潇瀛 的贴子提到 :::
前一久有点郁闷,现在想开了。好久没来啦!各位还记得否?
记得, 呵呵,咱们还曾经共同拥有一个头像呢。
作者: 潇瀛    时间: 2010-1-17 20:51
::: 在 墨淡如烟 的贴子提到 :::
记得, 呵呵,咱们还曾经共同拥有一个头像呢。
哈哈,姐姐好记性
作者: 望鹤楼闲人    时间: 2010-1-18 01:44
感冒,真难受。半夜还大汗淋漓。上来看看。
我喜欢心学。
作者: 涔北村人    时间: 2010-1-18 22:37
为何叫子曰?有味道
作者: 山海风云客    时间: 2010-1-19 17:22
水中有至味,经典中也引人思至理。先不谈原话真实意义了,能够时有所悟有所获,不亦乐乎?哈哈
作者: 潇瀛    时间: 2010-4-11 03:25
::: 在 望鹤楼闲人 的贴子提到 :::
感冒,真难受。半夜还大汗淋漓。上来看看。
我喜欢心学。
我也喜欢,王圣人的心学的确是一绝~~!
作者: 潇瀛    时间: 2010-4-11 03:26
::: 在 涔北村人 的贴子提到 :::
为何叫子曰?有味道
子曰,代指圣人语录。也代指咱这无知小子的乱发感慨:|
作者: 潇瀛    时间: 2010-4-11 03:27
::: 在 山海风云客 的贴子提到 :::
水中有至味,经典中也引人思至理。先不谈原话真实意义了,能够时有所悟有所获,不亦乐乎?哈哈
的确是不亦乐乎~!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