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关于创作
[打印本页]
作者:
情中皇叔
时间:
2009-10-16 17:23
标题:
关于创作
[采桑子创作谈(新声韵)]:
英雄所见略同矣。疑是抄袭,实不抄袭。相识似曾何足奇? 生搬硬套非宜也。不是抄袭,胜似抄袭。诗外功夫见手笔!
[江城子词曲源]:
填词唱曲本相如。谱遗图,韵遗图*。调声亡佚,拿架拟嘘呼。欲画竹林端拐杖,空有样,不相符。 谁能共与振江湖?觅遗珠,转天枢。澄迷扫惑,还我宋唐姝!柳岸大江齐唱和,情市井,美川麓。
注:1、今见填词图谱、等韵图而不知旧调古声也;2、指婉约“杨柳岸,晓风残月”和豪放 “大江东去”等派繁荣之象
作者:
松风月影
时间:
2009-10-16 18:43
::: 在 情中皇叔 的贴子提到 :::
[采桑子创作谈(新声韵)]:
英雄所见略同矣。疑是抄袭,实不抄袭。相识似曾何足奇? 生搬硬套非宜也。不是抄袭,胜似抄袭。诗外...
情中皇叔所言极是,意在诗内,功在诗外。。。
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支持内涵。。。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09-10-16 21:30
寓理于诗词之中——皇叔拿手好戏!
欣赏!问好!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9-10-16 21:49
呵呵,本不想说。就算我多嘴吧。
王力先生致力于考证古音韵多年,曾用国际音标拟出古音韵,识者可诵读。
语言学界基本常识:方言,是古汉语音韵的活化石。
不能因为唐宋没有录音机,就虚无一切。
至于词谱,元代以后曲调的遗失和改变,至明清后倒是少了音乐方面的讲究,是件很遗憾的事情。不过,词谱保留至今,自然有其价值,平仄的变化、字数的多寡、情绪的设定,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架子也罢、枷锁也罢,那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
当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诗词曲赋,咱们不当作饭碗,自然不需要太当回事。
咱姑妄言之。见笑大家了!
作者:
望鹤楼闲人
时间:
2009-10-16 22:17
俺倾向老断的说法。学习了。
作者:
赵卓君
时间:
2009-10-16 23:36
楼主功力深厚!学习
作者:
阿宫恒炳
时间:
2009-10-17 05:28
读罢有认识!问好皇叔!
作者:
梅岭山客
时间:
2009-10-17 10:02
厉害!
作者:
幽冥隐士
时间:
2009-10-17 13:09
赞同,既是今人,可不必纠缠于古韵,纯粹当做定式来使用而已。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