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诗词琐议。。(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松风月影
时间:
2009-6-17 23:02
标题:
诗词琐议。。(转帖)
以下是作者文心雅胆创作中的点滴新得,对初学者很有帮助,但对那些不懂装懂,故弄玄虚,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的人,俨然以权威自居,指手画脚,胡批乱砍的人也是个启发。。。。辞不赘述。且看下文。(松风月影
本文只不过是自己学习的笔记而已。其依据和观点大都来自书本,我只不过综合了点自己的感悟。其中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也可能难以让大家接受。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去计较那么多清规戒律,让文字奴役了自己的思想。还是那句话:既尽量遵循老祖宗的格律,又不要被它完全束缚,写出自己喜欢的东西。
诗 词 琐 议
文/文心雅胆
一、
近来研读了几本诗词创作的专著和论述,颇有点感慨。忽然间觉得自己不敢动笔了,乃至连已经印刷成书的个人文集都不便拿出手送人,仿佛觉得自己的东西就像"小儿科"。惶然于自己过去的观念是那么浅薄,为一向曾被有些朋友尊称为"老师"而感到羞耻。
二、
诗词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文学载体,当然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然而,历经千多年的沧桑变换,它的功能已逐渐减退。随着当代社会的需求,早已不是主要的文学形式。但是它既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仍然还是不可替代的一种文学形式。要继承和发扬光大,就需要观念上的创新和创作手法上的不断改进,才能让这种体裁得以延续。如果仅仅是抱着古人的“圣言”和“圣经”去创作,恐怕难免酸腐,迟早会没人去欣赏和阅读。
三、
诗词创作中的平仄、声韵是最基本、最浅显的常识,任何人只要用心,对着词谱和韵书就能填出合律的诗词来。然而,正是这些基本的常识,有的人故作深奥,故弄玄虚,炫耀自己是多么的内行。却往往忽视了诗词创作中其他更重要的方面。
四、
诗词创作的清规戒律很多,诸如平仄、押韵、句式、对仗、粘贴、转承、章法、意境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却不是能在短期内学会的。
格律诗词有一般固定的模式和布局,就是格律诗词的章法或章律。
格律诗的章法,除了一般常用的如字句长短、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句开篇、尾句整合外,还有作者在结构次序和谋篇布局的安排,以及内容繁简合理等诸多因素。
诸如绝句的一般章法是:起承转合。"起"即开头,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承"即接上句继续申述。"转"即递转、转折,指表达内容的引申变化。"合”亦属相承的范围,由于是在尾句,不但要承上句,而且要承全篇,故称整合。如: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
第一句从看到的景象说起,第二句进一步描述,第三句转过去说人,第四句说明原因,整合全诗。第一、二句为一联,第三、四句为一联。当然这是一般常用的模式,也有转换不明显或合句不明显的。那么其关系即为:起-承-承-承。
律句亦然,但由于是八句,其章法一般是:起-承-转-承-转--承-转-合,或:起-承-承-承-承-承-承(合)。
从以上可以看出,每相承的两句称为一联,下句是上句内容的延续,一般不宜写毫无关联的两回事。同样,就算是联与联之间的递转,也仍是说话内容的引申和变化,不可能转到诗意之外。而且转句既有递转的成份又有相承的成份。
同样,词的章法亦然。只不过它的句子长短不同,而且每联之中可以是两句,也可以是三句,一般依谱而定。但联与联之间依然存在联内相承,联间递转的关系。
曾经有些初学诗词的朋友,联内的意思毫无关联,联与联之间递转得也很唐突费解。
因此,在诗词创作中,要把握意境的统一,全诗的贯通流畅至为重要。
五、
意境是诗词散文等艺术形式所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也是诗词的灵魂,具有情和景两种艺术要素。其中景尤为重要,所谓以景托情或者融情入景,如果没有景物环境的描画,即使句子再有意义,再有哲理,再有情,也使人感到没有意境。比如: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要留青白在人间。
虽然它们是千古名言,但却没有意境,因为有情没景,或有理没景,产生不了诗词的艺术效果。所以,写诗词必须把它放在一定的环境背景和气氛中去写,才能情景交融。
当然,塑造意境主要还要靠语言和才华。同样的东西,有人说起来,生动感人,有人说起来却让人生烦。这就需要准确的遣词炼句和一定的修辞手法。但需要指出的是,语言首先应该追求通俗流畅,然后再追求进一步的其他。
六、
词起初是和音乐联在一起的,是音乐所配的文字,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中的歌词,并不是独立的文学形式。到后来,词脱离了音乐,而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一种像诗一样的用来抒发感情的独立文学体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词。但有的人仍然死抱着词的音乐性不放,把它视为唱词,这种观点,不利于词的创作。
正是词已经脱离了音乐这个道理,所以,同样是<<江城子>>或<<临江仙>>,有人怀古,有人悼亡,有人写恋情,有人写沙场,题材千差万别,内容喜怒哀乐俱全,如果用同一首音乐曲调去唱,是一种很无聊也很不雅听的事。因此,前人今人谈论词可歌不可歌的大量文章书籍不过是废纸一堆,不屑一驳。
任何一个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词牌,在今天的实际意义,就是一个有着一定韵律要求的格律格式,至于你在个格律格式中赋予什么样的内容,实在没有必要作硬性圈定。比如《长相思》这个词牌,历史上的度曲总是缠绵悱恻的内容,但在今天,这个词牌的音乐旋律和其他词牌的音乐旋律一样已经失传了,你就是填个大气奔放的内容,只要读上去自然,完全是可以的。事实上,我也读到了内容大气奔放的《长相思》。当然,由于每个词牌的平仄韵律各有不同,在具体写作时,你也要考虑是否与你要表现的内容是否能较好地声情吻合。这里有个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关系。
七、
有人主张把现在的一些流行歌曲度成词牌来写,这本来是很容易的事,只要按原歌词的韵脚和一般的平仄规律就可以把它度成为词牌使用。然而,有这种必要吗?在现代文体繁荣的今天,这样做也是一件很无聊的事。这一点是有前车之鉴的。如宋朝就有周邦彦、姜白石、吴文英之流,喜欢胡乱制曲,今天度一个,明天度一个,没有一首好作品,却给宋词造了许多垃圾,十分可恶。
八、
自古至今,韵书多如牛毛,而且彼此矛盾百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某种韵书是权威,而又有人说另一种韵书是权威。但是用现在的用语和读音来衡量,简直是混乱不堪,叫人无所适从。
汉语只有四个声调,即普通话中的第一、二、三、四声,但由于古入声字的混淆,再加上不少学者望文生义,东施效颦,说什么"统是阴上,动是阳上,痛是阴去,洞是阳去,秃是阴入,毒是阳入"等等,甚至还有人分出了九声、十声。也有人按照古谱,一字一声地细分,故弄玄虚,制造难度,纯粹是一堆假学问,自欺欺人。按照他们的要求,诗词是那么精深奥秘,让人望而生畏。
九、
词的最大毛病就是易发生无病呻吟、生拼硬凑、故弄玄虚,文理不通,甚至生造词汇等等。说句不客气的话,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相当一部分作品本身就带有这样的问题。这个在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中就有精辟的论述。我们今天读到的许多填词,尤其是网络上的个人作品(能看到的作品),包括我的在内,十篇有九篇都有这个毛病。轻的乍看起来,略知其意。毛病重的,读起来不知所云。
其实,高雅不等于晦涩,通俗不等于庸俗。我们强调典雅,更特别强调通俗。愈通顺、通俗,愈平易,愈见功夫。初学者尤应注意。在知识爆炸、生活节奏迅速的今天,没有人去抠你的字眼。所以无论写什么词,都要通顺流畅,只要流畅,无论写什么就至少能让别人理解你写什么。如果生硬晦涩,无论写什么都不可能成为受欢迎的作品,更不可能成为名篇。
十、
诗如其人,文如其人。诗词是作者才识、人品、阅历、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人的思想感情的境界。人的素质高低雅俗必然决定着诗的高低雅俗。
真正的好诗都不是什么诗人写出来的,而是杰出人物写出来的。如写"怒发冲冠"的岳飞、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写"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写"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秋谨、写"北国风光"的毛泽东,他们都不是真正的专业诗人。
所以,写诗词,永远是人格第一,思想第一,技巧第二。不仅诗词,所有文章都如此。
十一、
本文是根据有关书籍和资料及本人的感悟综合而成,其中引用了有关书籍的文字,某些观点仅供参考,尚祈朋友们指正,希望不要影响朋友们的创作热情。愿诸君按自己的路走下去,必有所获。
作者:
纫佩折兰
时间:
2009-6-17 23:30
好!月影兄辛苦!
作者:
amonk
时间:
2009-6-17 23:33
月影辛苦了-------------------------------
作者:
古月求衣
时间:
2009-6-17 23:45
赏读好帖!
月影辛苦了!
作者:
赵卓君
时间:
2009-6-18 00:07
嗯,受教。
个人浅见:初学者还是把握练习的机会,多观察,多描写。等功力到一定时,再来定自己风格,意境再来提升!
作者:
慢思枫
时间:
2009-6-18 00:25
月影兄辛苦了!
问候!
——同意卓君兄观点,多练习!
作者:
释云海
时间:
2009-6-18 01:13
受教了,多谢兄,谢谢。
作者:
談棉花
时间:
2009-6-18 02:18
谢月影诗长!!!从通俗练习起吧。
期待您有更多的心得
作者:
醉解花语
时间:
2009-6-18 07:46
学习
作者:
梅岭山客
时间:
2009-6-18 08:08
认真学习,令人受益
作者:
春风不渡玉门关
时间:
2009-6-18 08:48
学习!问候!
作者:
北国松柏
时间:
2009-6-18 09:53
拜读,学习下
作者:
万古刀
时间:
2009-6-18 10:04
学习
作者:
抒怀
时间:
2009-6-18 10:25
好文,不能不顶!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9-6-18 11:04
有保留的赞成。
PS:既然也是网文,自然也不可避免带有网文的一些问题。呵呵,不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兼听则明嘛。
作者:
叶飘翎
时间:
2009-6-18 21:22
是啊希望诗坛能开辟一个供练习的空间,别一发到霜天就二话不说先给锁了。
作者:
五龙闹海
时间:
2009-6-18 21:32
::: 在 叶飘翎 的贴子提到 :::
是啊希望诗坛能开辟一个供练习的空间,别一发到霜天就二话不说先给锁了。
早有类似建议。可现在技术上还无法实现,只好先这样。希望发贴的诗友理解。版主们暂时也只好尽量甄别。
作者:
菊径风侠
时间:
2009-6-18 21:42
拜读!学习!问好!
作者:
幽冥隐士
时间:
2009-6-18 22:33
好文章,尤其赞同第九点
作者:
疏帘淡月
时间:
2009-6-18 22:37
有可取处,有不可取处。
作者:
寥廓冬雪
时间:
2009-6-18 22:57
有些道理,楼主辛苦!
作者:
海豚可爱
时间:
2009-6-18 23:19
::: 在 叶飘翎 的贴子提到 :::
是啊希望诗坛能开辟一个供练习的空间,别一发到霜天就二话不说先给锁了。
练习,也应从格律上起。霜天本就有置顶的相关知识,别以为别人比你学识渊博很多,只要你用心,总会有所获的。祝你进步、开心。
作者:
归海高龙
时间:
2009-6-21 09:28
严重支持松风兄的转帖之观点。诗词原本就是这个样。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要让老百姓琅琅上口,喜爱咏读之诗词,全部都是好诗。无论她们是否出韵出律还是不出韵出律。
我从来都不反对韵律之框架,只要不将其打碎重来,在这个框架里面还是有相当多的发挥余地与思想空间的。如果写一大堆绝对合韵合律的所谓的诗词歌赋出来,老百姓根本不知其所云,有什么意思呢?霜天的终极目标还是在于总结前贤的经验,发展后进的趋向。
诚谢松风兄的转帖,让我受益非浅。
作者:
杀魔之求道
时间:
2009-6-21 11:15
我受益非浅,虽然有些难以一下做到,可是总有好的立脚点
作者:
江南催情
时间:
2009-6-21 19:29
看完有点感慨。想想古韵谱应该参考古文的价值比较高,用古韵谱写21世纪的诗这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普通话一二三四声有什么不好?(陋见) 楼主辛苦了!
作者:
W566938
时间:
2009-6-21 21:14
支持楼主
非常同意24的观点!
作者:
岁寒三友
时间:
2009-6-23 20:51
诚谢老师赐教!受益匪浅!
作者:
春逝空
时间:
2009-6-24 18:50
细读。。有存在有争议之处,比如第六条。
不过,此篇很适合我个人学习。。哈哈。。
作者:
小溪随大流
时间:
2009-6-27 14:32
学习再学习
作者:
神送的死命
时间:
2009-7-27 09:18
受教了,很不错,作者费心了。
如果发表到闲谈版以作探讨与学习,可能更加好。
作者:
水秀沙白
时间:
2009-7-29 08:20
受教。月影辛苦了!
作者:
伤浪
时间:
2009-8-2 09:16
学习了
作者:
狂笑人生
时间:
2009-8-26 15:33
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持支███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作者:
灰羽毛
时间:
2009-8-29 22:10
老师辛苦了 受教颇深
作者:
田园青竹
时间:
2009-9-4 21:00
支持 月影辛苦了
作者:
情中皇叔
时间:
2011-9-5 10:29
会弹不会纺是憾事,会纺不会弹也是憾事。真学者型也,需要的就是老兄这类人才!
作者:
沧海飞语
时间:
2011-9-5 14:10
好贴,学习。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