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新手入门可参此法 [打印本页]

作者: 秋天的泪    时间: 2008-11-12 15:13
标题: 新手入门可参此法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朝,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因为它对每首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故称为“格律诗”;因为它产生于唐朝而有别于前代的古诗,故又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
    绝句亦称“截句”、“断句”。每首四句,以五言(每句五个字)、七言(每句七个字)为主,简称为五绝,七绝。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初年。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每首有十句以上的,则称为“排律”。
    在近体诗中,单句称出句、双句称对句,相加称一联。在律诗中,第一到第八句,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在律诗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仗首先要求句形一致,此外要求词性相对。另外根据对仗的严密与否又有“工对”和“宽对”的区别。
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粘”。
    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称之为“调平仄”。这里所说的“四声”,与现代汉语中的“四声”是有区别的。大致上说,古代的平声,大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声和阳平声;上声和去声,大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普通话没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中,如“六”归去声,“八”归阴平,“十”归阳平,“百”归上声。入声字的特点是:音长短促,有塞音韵尾。在部分方言中,还保留着入声,如广州话、长沙话、上海话。假如我们用上海话读“一、七、八、不、黑、白、国、哭、独”等字,就能很好地体味到古代的入声字。
   用(押)韵是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之称。唐诗的用韵,依据隋朝末年陆法言所著的<<切韵>>。“切韵”到了唐朝改为“唐韵”。“唐韵”共有206韵,但唐朝规定,有些韵可通用,所以实际只有112韵。到了宋朝,“唐韵”改为“广韵”,又有几个韵同用,实际只剩下108韵(作为宋代诗词押韵的标准)。到了元末,把同用的韵都合并起来,另外又合并了几个,于是只剩下106韵,就是通常所说的“诗韵”。一直沿用至今。
  唐朝的格律诗,有一定的体式,下面是唐代格律诗常见的格式。
⑴ 五 言 绝 句

A  式
仄 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平 仄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诗例:白 日 依 山 尽,黄 河 入 海 流。欲 穷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层 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B  式
仄 仄 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仄 仄   仄 仄 仄平 平

诗例:向 晚 意 不 适,驱 车 登 古 原。夕 阳 无 限 好,只 是 近 黄 昏。(李商隐 《登乐游园》)

C  式

平 平平 仄 仄   仄 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诗例:鸣 筝 金 黍 柱,素 手 玉 房 前。欲 得周 郎 顾,时 时 误 拂 弦。(李 端 《听 筝》)
D  式

平 平仄 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诗例:江 南 渌 水 多,顾 影 暂 通 流。落 日 秦 云 里,
山 高 奈 若 何。(李嘉佑 《白 鹭》)



七绝平仄格式  A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下江陵》)
B  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C 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D 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对近体诗,有一种理论认为:绝句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所以我们可以把律诗看成是绝句的叠加。如五律中的第一式就是五绝A式的叠加;第二式就是五绝C式的叠加;第三式就是五绝B式和A式的叠加。

五  律  第  一  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诗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混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五  律  第  二  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诗例: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五  律  第  三  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诗例: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七 律 第 一 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七  律  第  二  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七  律  第  三  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七  律  第  四  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 原来茶香    时间: 2008-11-12 15:16
谢楼主分享,坐下来仔细看。。。
作者: 鲁民    时间: 2008-11-12 15:37
学习。
作者: 不知有汉    时间: 2008-11-12 16:10
新手来报到了。
作者: 梅岭山客    时间: 2008-11-12 16:32
再学习再受益,楼主辛苦了
作者: 秋天的泪    时间: 2008-11-12 16:45
::: 在 鲁民 的贴子提到 :::
学习。
共学.
作者: 秋天的泪    时间: 2008-11-12 16:46
::: 在 梅岭山客 的贴子提到 :::
再学习再受益,楼主辛苦了
不苦,大家共同学习嘛.
作者: 秋天的泪    时间: 2008-11-12 16:47
::: 在 不知有汉 的贴子提到 :::
新手来报到了。
欢迎之至.
作者: 涵蕊    时间: 2008-11-12 17:05
学习~~     迷糊~~
作者: 蓝竹幽幽    时间: 2008-11-12 18:08
谢谢朋友,辛苦了!
作者: 秋天的泪    时间: 2008-11-12 18:18
::: 在 涵蕊 的贴子提到 :::
学习~~     迷糊~~
问好!
作者: 秋天的泪    时间: 2008-11-12 18:19
::: 在 蓝竹幽幽 的贴子提到 :::
谢谢朋友,辛苦了!
没什么,大家共同学习嘛.
问好!
作者: 空海潮回    时间: 2008-11-12 18:43
学习,楼主辛苦了
作者: 秋天的泪    时间: 2008-11-12 19:38
::: 在 空海潮回 的贴子提到 :::
学习,楼主辛苦了
大家都在交流中学习。
作者: 紫柳烟    时间: 2008-11-12 20:33
学习受益了!~~~~
楼主辛苦了!~~~
作者: 不会飞    时间: 2008-11-12 22:36
有此法参照,学诗就相对容易了!我当出还得看书来找!支持并问好.
作者: 秋天的泪    时间: 2008-11-12 23:50
::: 在 紫柳烟 的贴子提到 :::
学习受益了!~~~~
楼主辛苦了!~~~
共学,不苦!
作者: 秋天的泪    时间: 2008-11-12 23:51
::: 在 不会飞 的贴子提到 :::
有此法参照,学诗就相对容易了!我当出还得看书来找!支持并问好.
谢了,也向君问好.
作者: 春逝空    时间: 2008-11-13 00:47
学习一下。。。
作者: 秋天的泪    时间: 2008-11-13 12:07
::: 在 春逝空 的贴子提到 :::
学习一下。。。
共学.
作者: 秋天的泪    时间: 2008-11-13 12:08
::: 在 秋天的泪 的贴子提到 :::
谢了,也向君问好.
作者: 何斌权    时间: 2009-3-20 18:03
重新修炼!
作者: 莲笙    时间: 2009-5-14 21:06
要字字对应丝毫不差还是差不多就行呢,我看上面的平仄对应不是那么严谨。。。
作者: 天火流苏    时间: 2009-9-3 20:17
原来这样啊,古人真是太厉害啦~
学习了,可惜一时半会记不住。。。
作者: 狂岩    时间: 2009-9-3 20:34
收藏了~~~
问候楼主!辛苦了!
作者: 月光如水水如天    时间: 2010-3-17 04:04
[em:37] 我是新来的,为了教女儿,我要努力向各位学习!
作者: WAWJ1234    时间: 2010-7-20 13:57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慢慢的来学哦,谢谢老师!
作者: 怂哥    时间: 2010-7-20 16:44
楼主苦心,好好学习。
作者: 田心白水    时间: 2010-10-3 23:50
学习,辛苦了,问好。
作者: 雪色残月    时间: 2010-11-16 21:53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