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黄仙洞侧记
[打印本页]
作者:
白岩轩
时间:
2008-9-26 21:18
标题:
黄仙洞侧记
黄仙洞侧记
____钟祥——我心中的天堂
2004年6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具有世界奇观之称的黄仙洞,建设开发沉睡亿年的黄仙洞,经东星人一年的打造、包装,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形成了以大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主体的黄仙洞生态旅游区,为世人仰慕。
黄仙洞游客中心是一片仿明清建筑,有酒店,茶馆,土特产专卖店等。建筑一律是白墙青瓦,古色古香,具有一流的园林设计,配有现代化的设施,集旅游、休闲、探秘,游玩为一体,是难得的人间仙景。
黄仙洞是山中有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河,是现在许多溶洞都没有的奇观。洞内一流的灯光设计,使洞内的景物若隐若现,尽显景物特点。如双象戏水、精卫探海、五谷丰登、群猴上树等景点都给人丰富的暇想。特别是洞中梯田,按一年四季不断变化的景色,各含深意,就像中国的江南水乡和西北的黄土高坡,给人神秘之感。洞内有十分丰富的喀斯特地貌,面积达2400平方米的边池石,为世界溶洞之罕见。洞道蜿蜒曲折,跌宕起伏。洞深处,石林、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玲珑剔透、各具峥嵘。洞中一步一景,处处引人入胜。这里的石头千姿百态,风情万种。上苍造化,鬼斧神工。神游仙洞,超凡脱俗。洞中变幻无穷,洞最高处有近130米,矮则不足1.5米,游人过此都要低头折腰。洞内最大的厅达5万平方米,窄处二人不能并行。胜传东海龙王之子黄龙通过地下暗河到娘娘寨的瑶池看仙女洗澡,后玉帝大怒,遂派黄仙前来捉拿黄龙,黄仙未缉到黄龙不敢再上天宫,后就在此洞修炼,因而此洞名叫“黄仙洞”。
为使瑶池展现在游人面前,东星的建设者们在洞的一端开凿出了一个天洞。天洞外面便是大洪山著名的又一风景区——神奇的人口不变村娘娘寨。娘娘寨的四周青山列彰,夏天一遇大雨,洪水漫坪,因叫水没坪。水没坪村人口几十年来一直不变。村上新添人,就会有一人外嫁或谢世,对外人来讲这一直是一个谜。现在的娘娘寨建有天然植物园、茶园,还有千年银杏群落。
水没坪的主峰是娘娘寨,娘娘寨有江汉平原的屋脊之称。娘娘寨山峰脚下建有娘娘祠。据说,杨贵妃被赐死时,她与家人连夜出逃到钟祥大洪山上才免于难。后人为纪念贵妃娘娘,因而叫此山为娘娘寨。山寨的西垛口建有娘娘山寨门,青砖青石垒就,有明清遗风。
如果说黄仙洞是上苍造化、鬼斧神工,黄仙洞的规划、设计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东星人力量的体现。这么好的游览胜地在东星人设计、规划、建设的一年多时间后,接待量达几十万人次,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成为湖北省尽人皆知的地方、成为海内外最理想的旅游胜地。
作者:
意若尘
时间:
2008-9-26 21:19
很近,闲了倒可以去逛逛
作者:
白岩轩
时间:
2008-9-26 21:39
期望读到意君精彩的游记!
作者:
醉解花语
时间:
2008-9-26 21:59
神仙。
作者:
落落小米
时间:
2008-9-27 09:18
::: 在 意若尘 的贴子提到 :::
很近,闲了倒可以去逛逛
那姐姐快去....小米等着看游记咯 咔咔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8-9-27 09:39
好去处!
钟祥是个不平凡的地方,还出过皇帝,至今还有一道“盘龙菜”。可惜名声不大。赵元任先生认为钟祥方言是中国南北方言的分界点。
PS:岩轩是湖北人?
作者:
白岩轩
时间:
2008-9-27 19:13
回复(3) :
神仙。
---- 醉解花语
花语君可去亲身体验一下哟!
作者:
白岩轩
时间:
2008-9-27 19:16
谢小米支持!
作者:
白岩轩
时间:
2008-9-27 21:55
回复(5) :
好去处!
钟祥是个不平凡的地方,还出过皇帝,至今还有一道“盘龙菜”。可惜名声不大。赵元任先生认为钟祥方言是中国南北方言的分界点。
PS:岩轩是湖北人?
---- 才尽更断笔
才兄喜欢九头鸟吗?湖北是我第二故乡。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8-9-28 11:01
呵呵,湖北是我第一故乡呢。
作者:
白岩轩
时间:
2008-9-28 21:22
回复(9) :
呵呵,湖北是我第一故乡呢。
---- 才尽更断笔
武昌水果湖中学是我的母校,请问才兄呢?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8-9-28 23:26
母校在桂子山。此际应是馥郁可掬之时。
作者:
白岩轩
时间:
2008-9-29 22:46
回复(11) :
母校在桂子山。此际应是馥郁可掬之时。
---- 才尽更断笔
问好才兄!那里也曾留下了我童年的回忆.
又及:才兄认识周禾吗?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8-9-29 23:18
遗憾,不认识。
作者:
白岩轩
时间:
2008-10-10 16:09
回复(13) :
遗憾,不认识。
---- 才尽更断笔
周 禾 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1946年7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汉族。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屈原学会理事,湖北省屈原研究会常务理事。1982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科研工作已形成楚辞研究和南朝诗歌研究两个系列。楚辞研究系列论文是以屈原作品文本为重点研究对象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而成,如:《试论(九歌)的抒情系统》,载中国屈原学会编《楚辞研究》。齐鲁书社1988年版;《(离骚):屈原心灵的结晶从创作心理看(离骚)》,《江汉论坛》1989.7;《(九章)意象探微兼论(九章)与(离骚)之关系》,《江汉论坛》1990.9;《(天问)探真》,《江汉论坛》19951;《(招魂):屈原魂归楚国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5。南朝诗歌研究系列论文则重考据和社会历史批评如《试论(玉台新咏)的思想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4.3;《宫体诗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6.2;《论(玉台新咏)的编纂》,《江汉论坛》19924等。主编有《聊斋志升全本译赏》,武汉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等。
周禾为我学兄,好友.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8-10-10 21:23
原来是前辈。致敬。
作者:
白岩轩
时间:
2008-10-11 07:56
回复(15) :
原来是前辈。致敬。
---- 才尽更断笔
惭愧,岩轩空长了一把年纪,论学识还得称"才兄"是也!
诚望多多赐教!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