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给才尽诗兄的一封复信,希望爱好传统诗词的朋友参与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诗酒生涯    时间: 2008-5-5 20:13
标题: 给才尽诗兄的一封复信,希望爱好传统诗词的朋友参与讨论
给“诗词”网坛才尽更断笔诗兄的一封复信
关于诗词“守旧”与“革新”的争论由来已久,我不讳言,我就是一个“守旧者”,但并非绝对僵化的。读了你回我的一封快信我深感欣慰(其实在“天下词客”给版主的批评信引起的争论及你与诸同好回复的姿态上已证明了我们观点是一致的)。当代许多名家如袁第锐,刘梦芙等亦持此观点。当然社会在变革进步,由此而波及到诗词亦属正常。然而怎样去“革”是个问题,是谨慎的修动还是全盘否定?这关系到诗词的存亡!现在有人提出平仄音韵皆依“新华字典”为准,有些作品也依此出炉了。反响究竟如何?我在此先举些有意思的现象:陕西大家霍松林仗其威望在《中华诗词》首开表率,发表一组新韵以示倡导,其结果是“应和者廖廖”哀叹之余不得不重操“旧律”。也有名家为了迎合所谓的“潮流”在文章里高呼“创新”但翻翻他们的集子或读读他们发表的作品便可发现绝大多数还是用“旧格律”。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令人有点哭笑不得。但终归还是“笑”到了最后。因为符合大多数民意的“旧格律”“平水韵”仍占主流。以上的“作秀”就是对“诗词”的全盘否定,注定是行不通的。再拿诗韵革新来说,当年中华诗词学会委托广东诗词学会搞了个新韵,后来新疆的星汉又搞了个新韵,再后来中华诗词自己也编了一新韵表以示权威。不说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现在自诩为权威的新诗韵就呈“三足鼎立”的状况。你究竟尊那一个?这不是乱了套吗。我不禁要问问同好:是记一个“平水韵”容易还是去背三个乃至多个“新韵”轻松?“平水韵”是经过大几百年风雨考验的,当年也不泛“勇士”“时贤”对其指手划脚,意欲改革,甚至于有统治者指定用“官韵”去替代,结果如何?“平水韵”顽强地生存到了当代并依然被诗家奉为“圭臬”。这充分说明了经过历史的风雨冲刷而保留下来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的东西就是精华!一万年也打不倒的。既要学旧诗,又不尊“旧律”这算什么吗?有人想否定经过历史考验的精华,这无异于“螳臂挡车,不自量力”。再这么顽固下去,我看他们会沦为历史的罪人!做任何事都要有个“标准”离开了这个“标准”就会乱了套。而学习旧体诗的形式标准就是尊“旧格律”,你可以依旧的格律注入新的时代内容,这种谨慎的“变革”才是今后诗词的出路。作为浊世中的一方净土的“诗词”网坛,理应维护传统,正统的诗词(至少是形式)。对于不良,无知的观点要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我们不能让“好事者”对最具我们民族性的国粹诗词刀砍斧劈任意支解,更不能容忍他们对传统诗词随意蹂躏而使之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混血儿”!


                                                                                                                诗酒生涯
                                                                                                      戊子立夏于广州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8-5-5 20:29
          谢诗酒兄信任!
     我曾经持着和你差不多的观点在坛子里发表过一些言论,对一些作者的韵律直言不讳地提出我自己的看法。当然,理解、信任、支持我的朋友居多,但也有极少数人,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开始故意找我的碴儿,甚至写诗填词撰联来辱骂我。我上网是寻开心,犯不着寻晦气,更何况我不过是业余爱好,不是什么专家学者,自娱是首要目的,所以慢慢就很少说了。担任版主及论坛副站长后,为了要维持清净氛围,能不争执就不争执了。
     诗酒兄关于韵律的观点,我总体是赞同的。
     不过,有一些爱诗的朋友暂时无法掌握古韵的奥妙,用今韵为诗,我们也该能理解。何况,用普通话韵也是很常见的现象,也有佳作出现。
     我想,“霜天”版和“茶社”版长期以来,朋友们发表自己的作品时,标记是否“新韵”的方法,在目前阶段是可取的。
作者: 听风语者    时间: 2008-5-5 20:33
  [六鱼]上平:
鱼渔初书舒居裾车渠余予誉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墟与畲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榈淤好雎纾躇趄滁屠据匹咀衙涂虑
[六麻]下平:
麻花霞家茶华沙车牙蛇瓜斜邪芽嘉瑕纱鸦遮叉葩奢楂琶衙赊涯夸巴加耶嗟遐笳差蟆蛙虾拿葭茄挝呀枷哑娲爬杷蜗爷芭鲨珈骅娃哇洼畲丫夸裟瘕些桠杈痂哆爹椰咤笆桦划迦揶吾佘

请教诗酒生涯:
上平的“车”字读声?
下平的“车”字读是?
六鱼上平部中的“好”字读声?
“思”“过”字有平仄两读,他们分别读为???
作者: 听风语者    时间: 2008-5-5 20:36
想知道这些字的准确读声并不困难,关键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知道他们的读声呢?我们只谈关键,其它的不用在争论。
作者: 醉解花语    时间: 2008-5-5 20:37
任重而道远。
作者: 听风语者    时间: 2008-5-5 20:49
其实我并不是排斥古声韵,读者也好作者也好,起码应该对所读所作的文字声音熟悉掌握吧?这是诗歌啊!出韵的诗歌,我叫它是一堆字,其实这也不过分,因为这些字不能“歌”。不在一个声纽的字怎么能和谐,不和谐还算诗歌么?
作者: 听风语者    时间: 2008-5-5 21:20
我也在检查自己的错误,此时此刻我对平水韵和新声韵的看法是-----

各自有各自的适应人群,但是、必须要知道所用文字的准确读声。

就到这里了,我不等你了。
作者: 诗酒生涯    时间: 2008-5-5 21:50
关于“听风”提出的“车”字在两个韵部的读声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样的:中国自古一个文字有多种读音。车》分属两个韵部,在古代就有两个读音只要顺着它所属的韵部去读就行。何况是通用的。或许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妙处。鱼》字亦然。至于“思”“过”两字,根据词性的不同,定其读音,这也不难。其实平上去入四声平水韵中皆有介绍。实在不懂可以去翻韵书。不见得“新华字典”的文字你都记得。必要时你还要去翻,同样的麻烦为什么要多次重复呢
作者: 九野    时间: 2008-5-5 22:30
懂得“脱鞋”,能睡一个好觉……
作者: 孤鸿飞    时间: 2008-5-5 22:30
路过~~~~~~~~~~~~~~~
作者: 江下天    时间: 2008-5-6 10:22
古律用那么久,自然有它的美
而“新律”也许只是未成熟,谁知道唐诗宋词的格律一开始是不是也招“守旧派”的反对。
所以大可不必太过在意,顺其自然。
作者: 凌零    时间: 2008-5-6 11:05
觉得江天下说的在理,对楼主的意见也支持!。其实不管新韵旧韵既然存在就会有人应用,并不能说谁才是主流。如我写作时多数衣的是中华新韵。毕竟在学校学来的就这个,关于平水韵,现在还在学习当中,呵呵
  说到革新这个问题,我想,在格律方面创新的话,只有难度很大,毕竟这些诗词格律到今天为止。已经有千多年了。所以我认为,要创新,就在内容上做文章。记得以前五更寒前辈曾发表文章说过这个问题。现代人写诗词,思想一定要跟的上时代。呵呵。。。。。。
作者: 绝望冰雨    时间: 2008-5-8 08:59
在诗词的学问上并不是多么深入的研究过,只是一种爱好。
    咱也没有所谓的文史学家的钻研力去探究这些,
甚至于平水韵的106声尚没有搞清楚,但既然爱好又何必推翻,
    所以我赞成楼主的说法,既然是千年传承的瑰宝,
尊重还是必要的。但又象“断兄”说的:毕竟坛里的很多朋友对古韵还不了解,
    用新韵也可以理解,毕竟大家只是相互学习娱乐,
并不是搞学术研讨,为了太专业的问题闹的沸腾就得不偿失了。
    在浊世里,就连现在的网络都同样受到波及,
我们的论坛是一片多么可贵的净土!这都要感谢象“断兄”等好多维护者的努力,
    和朋友们的支持,所以衷心的希望朋友们努力的支持我们的文化瑰宝!
不可以草率的否定它!!!
作者: 吃猪的狼    时间: 2008-5-8 12:15
我认为诗词的创新不是不好,而是在于你有没有能力去创新,你创新的结果是否让大家接受。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