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组织学生看了部电影,我们只能在外面守候,其实也是羞于薄资,不敢乱消费。毕竟理性生活。这样只能陪女士们瞎逛悠。看来全球的Shopping Center大同小异,澳洲物架上的中国货也不少,来这肯定想带些澳货回去,但总是常常大呼上当,带回家的总是Made In China。
商场里的国货不少,同样商场里的华人也不少,且大多在讲国语,至于为何目的而来不得知,也无需知道。凡正感觉澳洲好象就是国界线上,一直以为两脚在国门内外恍悠,华人澳人总相遇。这样似乎并非那样亲切感了。倘若这样的情况发生在Europe 或是America或是Africa那些地方,感觉肯定不一样的。不过得出一点,地球上,大凡有人的地方,肯定有华人出没。至于华人是否受到歧视,情况就不得而知了,但至少,在这里现在他们已经不会被looked down upon了,这样的平等一则由于华人在澳洲经历了数代创业努力,建立了华人自己的人气根基(如Chinatown)赢得了当地人的信懒,这是靠自身内在功底拼打出来的。二则由于他们在新澳洲的国家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没灭的功绩,今天的新澳洲能在二百年之后发展到如此现代化的国度,无论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在文化交流上,都令人折服。三则,也正说明澳洲政府是一个比较开明的政府,重视历史,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以宽宏的心态接纳一切有用的东西,特别有来自东方的华人文明。现在我想,让孩子走出国门,到这些具有交叉性文化的地方目睹这样的综合,实在有必要!而那些Haves为什么竭力资之后代留学,道理就是这样清楚了,一段经历一段人生,由目睹到的引起观念的更新,进而有改变他的终身择决和命运。我要有这样的条件,这次,一定会送女儿出国。
晚上开机,信箱里有四封有用邮件:
1. Xiao-ning from Xi’an of Shanxi 知我到了澳洲,很高兴。怨我没告诉她。
2. Li-xue from Xi’an of Shanxi & from Yingchuan of Ningxia 小家伙,又处了女朋友啊,简直是个“小情种”了
3. Xu Jin from Yingchuan of Ningxia 说从桂林玩了一趟刚回来。
4. Huang Ai-feng from Jinghua of Zhejiang 听说我在澳洲,很高兴,想了解些有关澳洲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