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为,原来在澳洲上学这样轻松啊!上面老师讲课,下面自自己听听,或聊聊,不考试的学习现不是中国学生所能习惯了的事情不同程度上讲,中国学生是考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没作业的学习多惬意啊。澳洲学生至底怎样学习的,这还是要澳洲老师和学生他们自己去讲最有资格了。今天开学,这里的中小学生身着校服,三三两两地奔学校而去,我真希望Tim能安排个机会到校园了解一下,这远比到Sydney University 要实际多了。
Head Park 是下午的第一落脚点,那里也是古树绿草,色润神爽之地,人鸟共游,天地相通,自然与人文达到了相当的和谐。这使人想到课文里学到的各样Theme Park,而这里的主题正是现代与历史的结合,那巨大的Main Statue由喷泉相衬,讲述了一个知名的历史故事,一眼看去,一个强烈的主体,以人的强悍而倍受启迪。这里有广涵的动植物,还有保护良好的水上生灵,老人们坐在湖畔的条椅上,目眺远处,感受近景,大概会想起他们的过去,他们过去曾工作或学习或伤心(如果有的话)时的心情,澳洲人是善感的,也是多情的,更是敢于表露感情的民族,正因这样,这个新民族(如果可以称之为二百年后尚已形成的话)在他们的环境方面,城镇建设方面,生活观念方面等,都渐渐成熟起来。反过来又无时不体现在他们的各种艺术形式中。
接下来我们去了另一个,也是极为重要的游点St Mary’s,这个教堂的建造前后延时五十多年,这样久远的时间,原来是资金不到位,确切地说是短缺。从外观去看,其设计没什么特别之处,不过一旦入内,你就会发现,空旷的视野会带给你一个全新坦荡的心情,井然排序的座次空空荡荡,你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静坐,静观,静感,静想,你也只能一切从静,这个空间叫你不得不严静肃穆起来,就连那些不识教义初涉圣地的少男少女们也自束起来,这就是宗教的力量的感召吧。正门内左侧有Jesus的坐像,那里有不断的香火,香客们可以随时敬拜。我沿这个大厅自南至北地遁视一圈,四壁空辉,特别那壁上,有二十四幅巨画,描述了Jesus升天、复活的全过程,并在其间空有二十四门花格窗,具体表述了Bible中的二十四个故事,色调深淡得当,很有蕴意。不过我发现整个的复活过程Jesus经历了三次falls,这个问题十分有趣,我当时总问自己Why did Jesus not fall twice or four times, but just three times? 现在想想,自己也好笑,真是个调皮的问题。我问导游,导游也不知道,我才想起,她是个年轻的中国女孩,既不信奉宗教也没有接受宗教教育的机会,他们哪里会懂这些呀,可是那晚问了Betty老人,答案也是不知道(这也一方面说明Betty并不信奉基督教,二方面也并非书上讲的外国人都是有信仰的)。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在中国,年轻人,不会有那样多信仰,更不会对宗教发生兴趣,所以不会讲什么Christ之类让人玩严肃,果不然,从教堂出来,我问身边的学生,What have you seen in the hall? 回答是令人失望然而却是情在理中Nothing in it but darkness and depress。不知哪份报告上讲过,国外百分之八十的人奉承-教,而在中国恰相反了,有百分之八十的国人则没什么-仰,剩余百分之二十的-仰者则多-者,少数为其它信仰者。守信仰的人每周可以做礼拜,心中充满着-教教义,那无-教者在做着什么呢?除了为生计为家庭,还会做些什么呢?所以由此推则,这也是犯罪率直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空虚的-人”实在不为过。其实抛开过份的-意义讲,就人的精神领域来看,总应有一种依托,一种支柱,简述为一种-念,一种念想。这是必要的追求。人,一主面要追求生活质量,一方面同时要追求精神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