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丛碧词话杂谈
[打印本页]
作者:
tzbbk808
时间:
2007-8-17 11:44
标题:
丛碧词话杂谈
晚上再读张伯驹的《丛碧词话》,由于是竖排的,看着累人,只好慢慢的看,对于这位老先生,我是极佩服的,倒不是因为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而是敬仰他的风骨,爱国情操以及多才多艺,要是说到什么“家”的话,他可能后面要跟上一串了。他和京华名士袁寒云(克文)是表兄弟,袁是青帮辈份很高的大哥,也是四公子之一,杜月笙算是他的徒孙辈,还是京剧名票,诗词大家,有《寒云日记》;可惜最后潦倒而死,是妓女们凑钱安葬了他,跟柳七倒有点类似了。这样的故事充满了政治阴谋、名士风流和香艳绯闻,几乎包含了一出肥皂剧吸引人的所有元素,不知道为什么至今没有人拍。可能是他老子(袁世凯)的缘故吧。接下来再说到张的丛碧词话了,张是词学大家,又精于音律,因此对填词极有研究,对于唐宋诸词人的词作评价极为精当,如他评“白石《暗香》、《疏影》咏梅二词,余最赏其(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一语,真是一幅好画境。入后则渐入五里雾中矣。此二词众誉所归,然心知其高绝,终觉隔一层。”“白石俊朗者使人神飞心畅,其晦涩者也使人费神凝思。。。”并不因前人的“众誉所归”而不敢置语,仍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才是我等后生小子学习的风范。张先生的词在近代词学大家中也是个中翘楚,就是号称“中国现代唯一按四声填词的词人”唐圭璋先生也是极为佩服的。张先生的著作极多,除千余首词作外,还有音韵、书画、对联等各方面皆有研究,并致力于国宝文物的收藏,并于解放后全部捐献给国家,真正是一爱国文人。先生过世至今也有25年了,小子曾在南京见过先生手书《丛碧词话》,全以毛笔书写,内有心得批注。可惜当时年轻不懂,加上也没钱,这本真迹后来被人以近万元的价格买走,到今天,估计价格早已几十万了吧。说远了,就此打住。一笑。
作者:
天山苍鹰
时间:
2007-8-17 11:46
发错地方了,不应该发在霜天
作者:
炽雨
时间:
2007-8-18 03:21
呵呵~~暇时定当细读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