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韵 看不懂 [打印本页]

作者: 成子玉    时间: 2007-8-9 19:15
标题: 韵 看不懂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8-9 20:40
这个是平水韵的平声韵部情况。嫌麻烦的话,就按普通话来。
作者: 海边拾贝壳    时间: 2007-8-9 21:04
呵呵,也和我一样看不懂啊。都不知道什么是上平声,什么是下平声,什么一东二冬,一先、二萧的?
作者: 天山苍鹰    时间: 2007-8-11 08:46
看不懂没有关系,你会用就ok了,嘻嘻。。。。
作者: 冬予    时间: 2007-8-11 11:25
我也看不懂,可是到处问却没人愿意告诉我们,这年头-------
作者: 海之音    时间: 2007-8-12 01:33
韵,是诗,词,歌,赋,戏曲,必备的条件,平水韵是先贤汇总的每个韵部的字,供写作时查阅,随着声调的不断演变,平水韵和现在的声调已不完全相符,首先现在普通话已没有了入声,这些字多数派到了仄声,但有一部分派入平声,如没有特别要求,可用新韵,较平水韵宽一些。
作者: 1468109    时间: 2007-8-12 01:40
::: 在 冬予 的贴子提到 :::
我也看不懂,可是到处问却没人愿意告诉我们,这年头-------
什么这年头啊?笔兄在一楼不就有告诉的吗?~~~~

http://www.ft77.com/sici/psy.html
这里有平水韵表,自己细细看一看就明白了~~~
作者: 冬予    时间: 2007-8-12 11:50
::: 在 一如昨日 的贴子提到 :::

什么这年头啊?笔兄在一楼不就有告诉的吗?~~~~

http://www.ft77.com/sici/psy.html
这里有平水韵表,自己细细看一看就明白了~~~
我们就是因为看不懂那个什么韵表才问的,你又发给我们一个又有什么用?二楼说得很明白了,什么一东二冬,一先、二萧的? 怎么用?难道古人做诗的时候还会抱着一个韵表去查么?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8-12 14:44
::: 在 冬予 的贴子提到 :::

我们就是因为看不懂那个什么韵表才问的,你又发给我们一个又有什么用?二楼说得很明白了,什么一东二冬...
看你写过的诗词,你是完全知道什么是押韵的。

已经说过,那些是平水韵,就是当时汉语的字根据“韵母+声调”的情况来分了若干类别,写诗就在其中选一部的字来押韵(当然,有些韵部是可以相通的)。

古人不须抱一本韵表,他们从小启蒙就开始接触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说过了,这是古韵,觉得麻烦就按普通话来。当然,还是必须分清前后鼻音韵和平仄声调的区别。
作者: 雪花客    时间: 2007-8-12 14:50
有没有不用强记的方法呢?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8-12 14:52
比照自己的方言
作者: 海边拾贝壳    时间: 2007-8-12 16:23
或许是用平水韵押平声就在平声三十韵(包括上平声和下平声)里挑吧,什么一东二冬的根本就不用管也不用记;押仄声就在上声、去声和入声里面挑吧。不知道对不对?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8-12 16:58
不管不行!总不能在“一东”里选个字,再去“十五删”里选个字来互相押韵吧?
平仄是声调的问题,“一东二冬”等是韵母的问题,二者结合为所谓的“韵部”。
“押韵”就是要考虑“声调+韵母”。有朋友写近体诗,韵母倒是一致,可有的平声,有的仄声,这是不符合格律诗的要求的。譬如“愁、休、楼”可以押韵,但不可以和“酒”、和“够”押韵了,尽管它们的韵母是ou或iou(一致)。
作者: 冬予    时间: 2007-8-12 17:01
::: 在 才尽更断笔 的贴子提到 :::

看你写过的诗词,你是完全知道什么是押韵的。

已经说过,那些是平水韵,就是当时汉语的字根据“韵母+声调”的情况来分了若干类别,写诗就在其中选一部...

古人不须抱一本韵表,他们从小启蒙就开始接触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说过了,这是古韵,觉得麻烦就按普通话来。当然,还是必须分清前后鼻音韵和平仄声调的区别。
版主看过我写的诗,以小湖一日为例,我明白一点押韵,可那时还不知道平仄(现在懂了),我是从唐诗三百首开始接触诗歌的,以现在的音来读唐诗,显然有很多不合平仄,而我当初写的就是有这个问题。

以小湖一日为例,我也曾经在别的论坛发表过,回答是:
粼。人。鳞。上平十一真;
云。上平十二文;
痕。上平十三元;
菱。下平十蒸;
润。去声十二震;
近。去声十三问。
我问那上平十二文十蒸十二震都是干什么的?没回答。于是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可能是高手都对这种小学级的问题不屑回答吧。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8-12 17:09
::: 在 冬予 的贴子提到 :::

版主看过我写的诗,以小湖一日为例,我明白一点押韵,可那时还不知道平仄(现在懂了),我是从唐诗三百...

以小湖一日为例,我也曾经在别的论坛发表过,回答是:
粼。人。鳞。上平十一真;
云。上平十二文;
痕。上平十三元;
菱。下平十蒸;
润。去声十二震;
近。去声十三问。
我问那上平十二文十蒸十二震都是干什么的?没回答。于是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可能是学者们对这种小学级的...
古人把汉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大类。“十二文”指的是平声中的一部,“十二震”指的是去声中的一部。在押韵方面,律绝比词更严格。所以,你上面那些韵脚实际上是不能互相押韵的:“云、痕”尚可,同为平声;“润、近”为仄声,不可与“云、痕”相押;“菱”为后鼻音韵,更不可与其余几个前鼻音韵相押了。

可能你的方言中,前后鼻音韵母是不能分清楚的。
作者: 冬予    时间: 2007-8-12 17:17
“云、痕”尚可,同为平声;“润、近”为仄声,不可与“云、痕”相押;“菱”为后鼻音韵,更不可与其余几个前鼻音韵相押了----------------------------------------我是东北人,口音极接近普通话,不是我分不清,而是不知道应该分清,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后鼻音韵不可与前鼻音韵相押。而什么是后鼻音韵前鼻音韵?也许我将来能明白--------------------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8-12 17:22
an,en,in,un,vn前鼻音;ang,eng,ing,ong,后鼻音,这个应该知道的啊!
作者: 冬予    时间: 2007-8-12 17:29
我确实不知道!!!哎!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回答,可能是大家以为我明知故问吧,连解释都不能解释了,苦笑中!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8-12 17:49
呵呵,没事。
作者: 冬予    时间: 2007-8-12 18:40
菱,ing
云、痕、润、近 en 他们不是同一韵的。

期待着在那里能有一个扫盲版的---------等着我们来看,我们只想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不想知道歌德巴赫猜想,但愿能找到。谢谢版主的耐心解释!
作者: 海边拾贝壳    时间: 2007-8-13 11:57
http://www.shici.org/oubb/344808.html?highlight=%E6%96%B0%E6%89%8B%E5%85%A5%E9%97%A8
霜天以前发过《古典诗词--新手入门》这个帖,很好,我收藏起来的,你可以去看看。
作者: 雪花客    时间: 2007-8-13 12:53
用方言?那我麻烦了。
我的家乡话里面没有卷舌音(“四”和“是”读音一样),没有前后鼻音(“尽”和“镜”读音一样),也几乎没有第三声。
呵呵,所以我看见前面老断和其他各位讲的那么多知识,头都大了~~~~
作者: 海边拾贝壳    时间: 2007-8-13 14:33
感谢各位诗友的解答特别要感谢断笔兄耐心地讲解!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8-14 03:11
::: 在 雪花客 的贴子提到 :::
用方言?那我麻烦了。
我的家乡话里面没有卷舌音(“四”和“是”读音一样),没有前后鼻音(“尽”和“镜”读音一样),也几乎没有第...
呵呵,所以我看见前面老断和其他各位讲的那么多知识,头都大了~~~~
比照方言不等于完全按照方言。镇江话理论上还属于北方方言。

南方方言区的朋友会比较容易理解古韵一些。

有机会,QQ群里聊。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