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戏谈格律(之三、问题专版) [打印本页]

作者: 醉在金秋    时间: 2007-6-3 11:37
标题: 戏谈格律(之三、问题专版)
一个目标几条道,
是曲是直走着瞧。
正话反说反正听,
反是葫芦正是瓢。

近日虽觉疲惫,但因前面已经放出话来要三谈格律的,故不得不为之。虽一家之言,但也可为论坛添块砖加块瓦吧,起码看出论坛中有多家争鸣。关于格律,前面我已经谈了两次,又转载了部分资料,所以再多谈也无多少实际意义,故此我想就把我几个疑问提出来与各位诗友讨论,同时欢迎将答案透露若干给我:
1、王力老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在格律方面有许多著作问世,但我却没见到他写的诗词,昨天百度了一下,还真给找着了,可那风格显然与王老先生相去甚远,一看跟帖,才知此王力非彼王力,这是个搞政治的。那我就有这么个问题,王老先生为何没有诗词问世,或曰他的诗词为什么不如论著有名?(呵呵,游泳教练不会水?)
2、东坡有许多诗词倍受大家推崇,流传甚广,那么,这些诗词之所以感人,千年传诵,主要是因为其对仗工整、格律严谨还是因为其风格豪放、意境优美?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舍弃谁?
3、细观李白、杜甫、苏轼、柳永……等诗词名家的作品,真正难理解的极少,比有些朋友发在本论坛上的诗词要好懂的多,一般高中毕业生读起来少有疑难,生字亦不多见。有人在评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时说:“全词明白如话,不用典,纯以白描直抒胸臆,真实感人。”这里的“明白如话”是贬是褒?再如毛泽东的“小小环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够大白话的了。请问这些诗词是否属下里巴人?抑或有阳春白雪类的诗词没发表没入选?
4、浏览有些网站,词牌至少有几十种,古时好像还没推广普通话,不知如东坡那些名家当时是如何即兴作词的,我感觉挺难的,因为要压韵且合平仄,还要对仗,所以要推敲每一个字的读音,因为是填词,那还得把每种词牌中的每个字应平应仄、每句各多少字等背熟。王力老先生光是格律方面的论著就有厚厚的几大本,古人都能记住吗?是否每时每刻都牵一头驮着词典与格律书的小毛驴?应考时不让带书怎么办(呵呵,纯属杞人忧天)?
5、发在论坛上(或报刊上)的诗词除了自娱自乐外,是否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目的(否则写在自己日记本上算了)?如有,那么是想让人看懂还是想让人迷茫?(我倒挺佩服有些朋友竟认识那么多的字,有些字只有在大辞海中才能找到。真不简单!)另,当想将与时事有关的内容入诗词,但又没有任何古词语可用,是用现代词汇呢还是用空格键,或者干脆天天写咏史得了?
以上问题,老朽愚昧,百思不得其解。恳请诸君发表高见。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6-3 12:38
1、王力先生之书主要目的在于归纳研究上古、中古汉语的音韵,诗词格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照系。且美食家不会做菜的不在少数,不值得奇怪。
2、从来都是说气韵意境美感居先,没有谁只看格律。但是,这些古人谁不是自幼就习格律?已经烂熟于心,已经收发自如,无须查考律书韵书。足以证明:初学者应该循正途而为,其后自可自如。
3、俚词俗语入诗词本来就不稀奇,只要不是恶俗低级就可以。如果你去读读明清诗词、宋代理趣诗,估计艰涩之语不在少数。
4、的确替古人担忧!姑且不论古代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你只去翻翻汉语史就能知道大概。
5、你既然一向认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何必在乎这点呢?诗言志,人各有志,诗可宣泄个人情感,主体更为重要。看不看得懂,取决于读者更多些,如同音乐,你喜欢的我未必有兴趣。至于与时俱进,我早说过,有自由诗这个形式,如果不过瘾,还有散文诗、杂文、小说.......,载体多多,何必只盯着格律诗?如果说什么时代进步、古人也突破等等,那清末民初的诗词应该和唐宋面目全非才是!
我曾经跟一些朋友说过:我们来这里,主要是工作之余放松自己,将自己的一些业余爱好习练一番,大都没有振兴诗坛的责任。学习格律诗,不讲格律,就等于穿衣服只图遮羞而不问男女、色彩、款式、季节!至于格律和意境,没人认为只要格律,能努力使二者协调本来就是几千年来高士俗人都追求的目标。
当我们对于一个目标还无法实现突破的时候,安静地积淀应该是合适的选择,躁动不安并不能解决问题。
作者: 绿洲笑翁    时间: 2007-6-3 12:56
        诗词版当然要讲格律,我们来此确实只是好玩,并无其他义务,所以我同意才兄的意见,金秋兄的话也有道理。娱乐为主,开心就好。
作者: 醉在金秋    时间: 2007-6-3 13:32
感谢断笔君赐教!读了先生跟帖,长了很多见识。但有些问题在下似懂非懂,因此还想浪费先生的一点宝贵时间:
1、“古人谁不是自幼就习格律?已经烂熟于心,已经收发自如,无须查考律书韵书。”既如此,如何解释诗(词)坛大腕们作品中的出律现象?
2、“且美食家不会做菜的不在少数,不值得奇怪。”这是不是讥笑当前许多农村小学中语文教师不会写作文(尽管会批改作文)、音乐教师不会唱歌(尽管会教学生唱)的现象?
3、“俚词俗语入诗词本来就不稀奇,只要不是恶俗低级就可以。”这里不知先生的意见对此是贬是褒?大白话入诗是好还是太俗?
4、“你既然……何必在乎这点呢?”,我是“争鸣”,先生也认可了,那“在乎”一词作何解?若说“在乎”,那先生对大白话入诗是否也“在乎”(好象又不“在乎”,见上条)?
5、另,对“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舍弃谁?”“当想将与时事有关的内容入诗词,但又没有任何古词语可用,是用现代词汇呢还是用空格键,或者干脆天天写咏史得了?”之问,先生没作正面回答,是否另有……?
老是打扰先生,实在不好意思。有机会请来喝几杯。
作者: 醉在金秋    时间: 2007-6-3 13:47
谢笑翁。咱们只是就诗词问题进行讨论,不会夹杂任何不健康情绪的。斗斗嘴,让论坛多些趣味吧。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6-3 14:10
::: 在 醉在金秋 的贴子提到 :::
感谢断笔君赐教!读了先生跟帖,长了很多见识。但有些问题在下似懂非懂,因此还想浪费先生的一点宝贵时间:
1、“古人谁不是自幼就习格律?已经烂熟于心,已经收发自如,无须查考律书韵书。”既如此,如何解释诗(词...
是经常出律还是偶尔出律?大腕偶尔为了意境意趣出律完全可以理解。我的观点在于咱们这些初级阶段的水平应该循正途。
2、“且美食家不会做菜的不在少数,不值得奇怪。”这是不是讥笑当前许多农村小学中语文教师不会写作文(尽...
我没有讽刺谁。那些现象不是我能评说的。不过提高师资水平本来是应该做的。先生不是一直在做吗?
3、“俚词俗语入诗词本来就不稀奇,只要不是恶俗低级就可以。”这里不知先生的意见对此是贬是褒?大白话入...
大白话入词不是不可以,关键在于和全诗格调是否协调,是否硬生嵌入。打油除外。
4、“你既然……何必在乎这点呢?”,我是“争鸣”,先生也认可了,那“在乎”一词作何解?若说“在乎”,那先生对...
先生看来很在乎“在乎”这个词语。
5、另,对“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舍弃谁?”“当想将与时事有关的内容入诗词,但又没有任何古词语可用,是用...
这个还需要明说吗?愿意的话,放弃格律诗,改用别的文体。
老是打扰先生,实在不好意思。有机会请来喝几杯。
不存在打扰,我也不是先生。有机会愿意一起小酌。
作者: 醉在金秋    时间: 2007-6-3 14:30
再谢断笔君。不过有些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是不是还会有其他的答案呢?再听听其他朋友的说法吧。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6-3 14:54
审美情趣的不同,自然有不同的结论。殊途未必同归。
作者: 醉在金秋    时间: 2007-6-3 15:14
断笔君认为为了意境意趣偶尔出律是可以的,这和我想到一起了(见前面两次戏谈);
断笔君认为应该提高师资水平,而我正在做,又想到一起了;
断笔君认为大白话可以入词,但要协调,我完全赞成,还是心往一处想。
大方向我们一致了,小分歧又何必计较。你说呢?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6-3 17:55
呵呵,我们有过分歧吗?
作者: 怀石    时间: 2007-6-3 18:04
两个老家伙莫明其妙的一下子好像剑拔弩张,一下子又好像奉酒到了对方唇边喝喝喝的..
搞不懂

俺对着屏幕等热闹..

:^_*:heng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6-3 18:18
怀石,名字果然取得好!
小心我的破甲拳!
作者: 白霜秋桐    时间: 2007-6-3 18:32
呵呵。。。。。。热闹。。。开心。。。
作者: 醉在金秋    时间: 2007-6-3 18:50
在下文章开头的顺口溜无非是说,达到一个目标可以有多条道路,看一件事物也应从多方面看。说起分歧,惭愧,那是我对断笔君的“殊途未必同归”误会了,在此致歉。
作者: 绿洲笑翁    时间: 2007-6-3 19:17
自作新诗自寄怀,
不求名利不贪杯。
以文会友道为媒。

迁客骚人多垒块,
苍松翠柏鲜尘埃。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7-6-3 19:34
笑翁兄说的是!
作者: 怀石    时间: 2007-6-3 20:12
::: 在 才尽更断笔 的贴子提到 :::
怀石,名字果然取得好!
小心我的破甲拳!
不怕,咱用牙牙破之
作者: 怀石    时间: 2007-6-3 20:15
闲谈闲谈,大可畅所欲言,不必非论个是是非非的
同者可赞,反之可弹
放宽胸怀,容纳四海
作者: 绿洲笑翁    时间: 2007-6-3 21:01
       同意怀石的意见,我写诗词是因为退休后无事可做,玩玩而已。至于格律诗的继承和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与我何干。至于什么风格,豪放婉约,那更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现在不是出诗人的时代,诗写得好有什么用,不能当饭吃,消遣而己。
     自古文章不值钱,歌星一曲价连天。这是现实。闲谈闲谈,扯淡扯淡,茶余饭后并无不可,所以我只写诗,尽量少评诗,以免误人。
作者: 醉在金秋    时间: 2007-6-4 08:29
谢怀石、笑翁!两位善意提醒在下会谨记在心。有时心里也矛盾,读帖之后似乎应该跟帖,可光说“学习、欣赏、好”又显得不诚恳。
作者: 绿洲笑翁    时间: 2007-6-4 09:28
纷繁世味君须记,
潇洒糊涂岁月长!
作者: 西厢待月人    时间: 2007-6-5 13:55
好几天不来,又出了好贴了。
作者: 海边拾贝壳    时间: 2007-6-5 14:32
::: 在 醉在金秋 的贴子提到 :::
谢怀石、笑翁!两位善意提醒在下会谨记在心。有时心里也矛盾,读帖之后似乎应该跟帖,可光说“学习、欣赏...
那就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吧,感觉好的好在哪里,不好的不好在哪里,共同学习探讨。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