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永遇乐(游北海市普度震宫) [打印本页]

作者: amonk    时间: 2006-8-7 16:23
标题: 永遇乐(游北海市普度震宫)
风雨茶亭,香云神殿,菠萝蜜树。
梵曲飘摇,磬声清越,招惹游人顾。
满枝红带,拴人虚梦,不过世人痴语。
有谁见、诸多罪孽,便能巧言消去。

记得初日,前人心意,欲度羸民困苦。
一点慈悲,神天佛路,修在凡尘处。
休迷空色,多行善举,胜似诵经无数。
让人世、终非苦海,菩提遍布。
作者: amonk    时间: 2006-8-7 16:25
北海普度震宫亦号普善堂,乃北海地方人士自筹自办自给的宗教慈善团体也。
        清光绪二十三年,北海有慈善界梁超振、黄日章、陈觉裕、蔡卓琛、曾超广、王恒世等多人,集资于北海镇东郊建立茶亭一座,方便往来旅客,避雨乘凉,暑夏炎热,专于亭上设备茶水,免费供给,严冬寒冷,更办羌粥棉衣赈助贫困,因此善誉广扬,远近闻声。
        时有罗浮山乾元洞道士吴锦泉(号道章,北海东边洞村人)。返自香港,约集梁超振、黄日章、陈觉裕等人,发起向港澳侨胞募资,创建普度震宫(以下简称震宫)于茶亭对面。
        震宫始创,初建中天殿于头座,震宫大门上额曰普度震宫,楹联曰:“普度宏开劝尔回头登彼岸,震宫演教望民转念出迷津”。
        头座中天殿楹联曰:“普度济生民有意问津招归佛度,震宫通帝阙真心向善选入仙宫。”
        中天殿奉祀玉皇大帝,乃太阳太阴等神像,并设立释迦如来、孔圣先师太上老君牌位,集佛儒道三教于一宫。任从香客自由朝拜,吴锦泉任主持。
        光绪二十七年,震宫扩建金母殿于中天殿后座。
        金母殿楹联曰:“金光照耀,母德宏深。”再有石刻联曰:“斋口斋心斋成佛果,修功修德修到天庭”。
        金母殿正殿祀奉瑶池金母,左殿祀奉三官大帝(上元天宫中元地宫下元宫),右殿祀奉二圣帝君(文昌帝君关圣帝君)。
        中天金母两殿,当时香火旺盛,皈信众多。震宫主持及诸有心向善者,为扩展善途多行利人济物的公益大事,乃附设普善堂,专办理地方公益社会慈善的事业。
        普善堂吸引对象不分男女老幼,凡有志向善,均可加入为堂友。
普善堂经费,由堂友自由捐助。普善堂堂务,由堂友每年选出董事若干人主理进行。
        普善堂楹联曰:“善行公益,善与人同。”
        民国初年期间,经常有成批外省难民流到北海,食宿无着,普善堂为办赈济,特设安良所,从事接待外来难民,供给食宿,并陆续赠给川资,助其返里。当时经办其事者,以蔡广莅为首,出力最多。
        同时期间,钦廉各地乡村,有些无智妇女受坏人拐骗,卖往港澳沦为娼妓,香港设有保良局,从事拔救,特与普善堂合作,救出被沦的妇女,凡籍钦廉者,保良局护送回北海,普善堂接领,招待食住,负责通知其亲人认回。倘无亲人认回,普善堂妥慎听其志愿安置,俾其重复自由,再重新生活。
        越南海防及附近各埠,有籍钦廉的侨胞殁于旅地者,按当时其地规例,就地仅可埋葬三年。屈满必须移出枯骨,运回故土。海防华人善团与普善堂承办其事。枯骨由海防华人善团付出,普善堂接收,并负责通知其亲人领回安葬,倘无亲人认领普善堂专立义基,妥为埋葬。
        普善堂堂友梁超振、黄日章、陈觉裕等感到当时有外来北海的旅客及本地有些贫困者,遇有疾病,无力就诊,无地留医,因于公元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募资建立爱生院一所于赵屋岭,赠诊赠药,收留无力医病者住院疗治,很是方便一般贫民及来客,后因经费不继,经五年而停办。直到公元一九四二年,爱生院屋宇倾破、形似荒残,再由当时地方人氏黄则林、许富元、卜位堂、黄宗达、陈秀阶、杜寿卿、邓展南、黄益泉等,组织重修爱生院委员会,募款进行重修,复办赠医赠药免费收容留院诊治等善事。
        公元一九一八年,震宫主持吴锦泉移居越南西贡市,由王大廪(号晋修)接任主持。
        公元一九一九年,震宫更于金母殿后进,建立地母殿,楹联日“地藏深固,母范犹存。”正殿祀奉地母元君。左殿祀奉观世音菩萨,右殿祀奉李铁拐,吕洞宾两大仙,殿左有厅祀奉贞烈圣母。厅旁再有厅,祀奉震宫创办人及历年加入普善堂办善事堂友的祖先牌位。
至该时期,震宫拥有三座殿宇,兼有园林布置,宿舍、厨房、客厅、书室均具,堪为北海名胜矣。
        公元一九二八年,震宫遭到军队长期借住,全部占用中天金母两殿,神像牌位及法器用具均被毁坏,普善堂办事地址原在中天殿右厅,至此被迫移上地母殿了。
        公元一九三五年,合浦白沙人林国佩当时担任广东省参议长。到北海寄寓,目悉震宫被军队强占情况,乃出面与该军队交涉。得到军队移出震宫,收复中天金母两殿。两殿虽得收复,但建筑多被损破,林国佩倡募重修,两殿幸复原貌,但神像牌位,未及重塑了。
       公元一九三六年,林国佩约集合浦及北海知名人士李仲平、林义山、吴炳荣、黄耀之、黄万镒、陈达震等,设办布道善坛于中天殿。
       布道善坛以宣扬孔孟学说,提倡仁义道德,演讲善恶报应的因果道理为宗旨。当时参加入坛者颇众,但仅办两载,因经费无着而停。
抗日战争时期,北海居民疏散,震宫及善堂活动均停。抗战初起,北海有些关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青年。组织北海青年抗日救亡工作团。借震宫天殿右厅为团址,进行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工作。
抗战胜利后震宫宗教活动,善堂公益事业,陆续次弟恢复。但规模比前缩小了。震宫主持王大廪亦去世。震宫事务,由普善堂负责选人主持。
震宫历年均印刷有劝善书籍传布,但均是一般宣扬善恶因果报应的小册子,未有宗教正式入门的典籍,公元一九四二年苏州弘化社及四川威远中峰寺印书弘化社寄来大量的佛教初机入门书籍在北海流通。引起普善堂堂友及来往的善男信女向佛教起信,按照佛教仪规,礼请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寺虚云老和尚及江苏、苏州、灵岩山寺德森老法师,授受佛教的三皈依法,此是北海有正式信仰佛教居士的启始。
        北海佛教居士于珠海西路开设振化书馆,流通佛像经典并印刷劝善书籍发行。
        公元一九四三年北海佛教居士于中天殿左厅,设立念佛堂,供奉西方三圣像,定期集合念佛,修持净土法门。
公元一九四五年四月,北海佛教居士组宏善汇社于震宫,每月发行宏善汇刊,至十八期停办。
        公元一九四五年秋北海佛教居士合议于震宫右边基地,建立北海佛教居士林,因受阻力,莫能实现。公元一九四六年二月,合浦、钦州、灵山、防城、四县佛教僧尼居士集议于震宫,发起组织中国佛教会广东省合钦灵防联县支会,会址:附设于震宫。
        普度震宫现被列为市管文物,得到保护重修。其过去历史虽为陈迹,但其“普行公益、善与人同”的精神,堪可为后人的回忆和怀念。
作者: 五更寒    时间: 2006-8-7 19:02
休迷空色,多行善举,胜似诵经无数。
让人世、终非苦海,菩提遍布。
吾人看点佛教典籍,甚至家中也供佛,其原因正在这里。我想,如将菩提遍布,改为 和平遍布,可能更符合当代佛教之心愿。现在中外作大法事,在于祈求世界和平也。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6-8-7 19:41
有理
作者: amonk    时间: 2006-8-9 21:16
呵呵!!既然叫Amonk,理应写一篇有佛理性的东东
作者: amonk    时间: 2006-8-9 21:20
::: 在 五更寒 的贴子提到 :::
休迷空色,多行善举,胜似诵经无数。
让人世、终非苦海,菩提遍布。
吾人看点佛教典籍,甚至家中也供佛,其原因正在这里。我想,如将菩提遍布,改为 和平遍布,可能更符合当...
当时也考虑了好几个词,最后觉得“菩提”的含义更深刻一些,然而毕竟是佛家用语,很多人难以理解。
将最后一句改为“均沾雨露”,五先生觉得怎么样?
作者: 五更寒    时间: 2006-8-9 22:20
                                     佛教圣树----菩提
    菩提树又叫菩提榕,是桑科榕属的热带乔木,具有速生、长寿两大特点,树形优美,高大挺拔,“冬夏不凋。光鲜无变”,给人以神圣、肃穆之感。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在印度迦耶一棵半钵罗树下,敷一草垫结跏跌座,发誓说:“不成正觉,终不起此座!”经过7日7夜冥思苦想,终于大彻大悟,成了佛陀。那棵毕钵罗树及其同类都被称为“菩提树”。菩提是觉悟的意思。由于“佛坐其下成正觉”,故菩提树被教徒尊为圣树。印度人民自古尊崇菩提树,将其奉为国树。斯里兰卡则在国旗的四个角上,各绘上一片菩提叶,以此表明佛教为该国国教。
            菩提,就是这些意思。
作者: 御风驰    时间: 2006-8-10 02:48
更喜欢“菩提”二字。
“菩提本非树”,在佛语中菩提未必表达具体的意思。用在此处也使诗句更具禅意。
作者: amonk    时间: 2006-8-10 15:35
菩提也有佛法、净土的意思------------------------------------
作者: 沿河看柳    时间: 2006-8-10 15:40
我来补充下: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言。(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树”:又名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慧能所写的“菩提本无树”这一诗句,大概是从佛家理论“四大皆空”里作了引伸而来的吧!
英语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五更寒先生菩提近身,菩提遍布amonk先生可悟。
作者: amonk    时间: 2006-8-10 16:13
多谢五先生和柳先生代为解释!!!
使我说错了,菩提本身没有佛法、净土的含义,但在中国的僧诗、揭语以及佛家说法,有时用来代指佛法或净土
作者: 五更寒    时间: 2006-8-10 18:13
让人世、终非苦海,菩提遍布。
请注意 让人世三字,就算菩提代表佛,amonk先生有什么理由要全世界信佛呢?我在开头就讲了,即使真正的佛教徒,做法事时也不会强要人家信佛,归根结底,佛教只是世界上许多信仰中的一种,就像即使在中国,中共也不会强要人家信共产主义一样。然而,和平却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是的,如果amonk先生不把这首词公开发表,他禅意再多,别人无需置喙。我坚信,让人世不成为苦海,决不能靠佛教,和平、民主、科学、自由的世界才是人类的明天!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6-8-10 18:17
支持前辈!!!
作者: 御风驰    时间: 2006-8-11 00:02
我认为菩提未必代表佛本身,但可以代表佛法的某些精义,这些精义与人类的终极理想并不违背。作为一位佛教信徒,作者当然可以凭借自身的价值观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愿,就像基督徒为自己的信仰传递福音一样。否则何谈自由?
和平、自由是人类公认所应该追求的目标,但民主仍在接受考验,而科学就更具有争议性了。在我看来,宗教与科学并非是正反的两极,宗教有它存在的理由。我们的社会没有发展到那样的阶段,以至于科学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有时候它甚至给人带来痛苦,宗教往往在这时候给我们以慰藉。
再者,从文学角度来说,“和平”两字用在口号里还行,用在新诗里都嫌它俗,何况古典诗词?“菩提遍布”二字表达了作者的希望,愿人世早脱苦海而已,更符合作者佛教信徒的身份。

口无遮拦,得罪前辈了!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6-8-11 00:06
平和
祥和
作者: 春逝空    时间: 2006-8-11 00:47
都有道理…………现在有很多词意是可以引申的…………
赏词之余,还可以学到这么多知识,呵呵^收获啊………………
作者: 五更寒    时间: 2006-8-11 10:17
口无遮拦,得罪前辈了!
千万不要这样讲,我反而不好再说了。讨论问题就是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御风驰这个朋友交定了。我在网上仅一个半月,结交了如断笔、amonk、春逝空、天羽、书山道士……等诸多好友,引以为荣,受益多多。
科学是双刃剑,比如原子弹、氢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科学,回到野蛮时代。综观世界各国,比如美国,有谁做到了真正的民主?宗教的存在不但有其合理性,且有必要性,然而世界上毕竟不信教的人比信教者多,我想他们不会是因为不知道有宗教存在而不去相信宗教吧。人,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看法,这点自由应该同样适用于信教与不信教的人。信教者讲教义,也要看场合,假如我是校长,尽管我本人是佛门居士,但我决不会允许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传布任何宗教。

顺便说一句,佛教的主旨是要人们 彻悟圆通 了生死 观照空色 脱离“六道轮回”的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你说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智慧到彼岸)也好,菩提(觉悟)也罢,无非都在为主旨做铺垫。  实际上,中国的佛教与时事分不开。如十三棍僧救唐王,现代的僧兵抗日等。

我坚持的是不要写“让人世,脱离苦海,菩提遍布。”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至于“和平”只能用作口号,写进新诗也嫌俗,御风驰先生,请帮我一个忙,每天吃饭我也厌了,怎么办?
作者: 御风驰    时间: 2006-8-11 12:36
  我开始还以为先生是反宗教主义者,原来我理解错了.那看来我们对于宗教与科学的态度没有本质的不同.至于民主,我还想补充说,争议不仅仅在于我们尚未得到真正的民主,还在于有人认为在政治和经济活动的某些情境下,集权反而比民主体现出优越性.当然,我是坚定拥护民主的.
  我对佛教所知不及先生,但我觉得把佛家意愿写进文学作品无可厚非.就好象基督徒写诗说"希望上帝拯救全人类",总不能对他说"上帝不存在;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应该改成"让真理拯救全人类".真理到底是什么,没有几个人知道,至少上帝是什么,基督徒是很清楚的.
  公开发表,更不应该反对,否则就违背言论自由的原则了.我们需要各种观点的公开,让它们在观点的市场上争锋相对,从而让大众从这个市场上挑拣自己认同的观点,这样真理才有可能出现.宗教的观点理应在这个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假如我们现在天天在媒体宣扬马列主义或传统道德或当代消费观念(这些谁能说是真理呢),而不允许佛教的观点公开发表,那岂不是太不公平.更何况,Amonk先生的这首词与"传布宗教"还相差甚远,即使算传播,也只是小众传播而已,更不能反对了.
  至于先生举的"吃饭'的离子,我觉得没有可比性.我已经说过是从"文学角度"来说,就是指“和平”两字可以用别的字词代替,而并非反对"和平"本身的含义.应该这么说,请先生把"吃饭"二字写进古典诗词里,如果能成佳句,在下将佩服得五体投地.
作者: 才尽更断笔    时间: 2006-8-11 12:59
佩服!佩服二位的学问!
作者: 五更寒    时间: 2006-8-11 13:01
很好,彼此看法全都明明白白了。建议amonk将 菩提遍布 改成 祥云甘露,为我们的交谈划一个句号。至于吃饭写进诗词,毛泽东甚至写: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呢。
作者: 五更寒    时间: 2006-8-11 18:35
风雨茶亭,金容佛殿,菩提宝树。
……
让人世、脱离苦海,祥云甘露。
作者: 小卒    时间: 2006-8-12 06:55
先生你也让我脱离苦海吧。我爱上诗词了,苦于基本功太弱啊。
说真话,这话只能先和您开口了。上几天,感觉你有点意烦,没敢和你说
我渴望掌握这些知识。我有些孩子气哎。
我一上来就停不住手,越说越想说,我也呐闷。
我住手了,想发言,可是哎,矛盾。

我知道一些终极灰色理论,脑袋撞墙撞的,痛了以后自己总结的纽论。
可以说,我曾经的棱角,全被残酷的事实磨圆了。也真正怕事实了,
哈哈,我现在的脾气一流温柔。即使难过,我也笑,苦恼人的笑。
2个字,对我来说,真难。2个字就是,无奈,什么是无奈,无奈就是无奈
这个回答看着糊涂。但是,可以说这是最标准的回答。

合合气气真好,从来这里,我变了7个样子。什么样都有。哈,说这没用。闭嘴了我。

最主要的是,我尊重,敬仰的五更寒老师,业余时间帮帮我。
还有我那个,老朋友。我是把心都仍了,才来这的呀。看我虔诚的份上,帮帮忙了。等你们呢。
作者: 菊紫    时间: 2006-8-12 19:26
哈哈,AMONK功力精进,词妙,回复亦精彩,希望能看到更精彩的段子
末句个人还是觉得菩提更好
作者: amonk    时间: 2006-8-14 23:22
别光跟帖,也来帖几首啊------------------------------
作者: amonk    时间: 2006-8-14 23:29
呵呵!!很欢迎诸位的讨论,但是,这样的长篇大论,我可做不来
作者: 御风驰    时间: 2006-8-15 10:17
五先生真是高人!有气魄!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