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秦淮旧梦
[打印本页]
作者:
瘦月
时间:
2006-4-28 16:06
标题:
秦淮旧梦
秦淮河畔,风光无限,实乃花柳繁华之地。
媚香楼的李香君具绝色之姿,生得小巧玲珑,人称“香扇坠”。媚香楼的常客杨龙友在其壁上题画,余怀在画旁题诗。时人以其色绝、诗绝、画绝而称香君为“三绝女”。杨龙友将“四公子”之一、复社名士侯朝宗引荐给香君,两人一见倾心,朝宗意欲娶香君为妾,留下一把香扇作为定情物。
常熟的杨爱姑娘暗中攒钱为己赎身,脱离了鸨妈的控制,成为自由妓。她改名为柳如是,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之意,雅号“河东君”,并买了一艘游船,船上丫头、船夫、厨子一应俱全。她乘船来到秦淮河,却受到当地妓女和官府的排挤。
梨园歌妓陈圆圆貌可倾国,声如天籁,声名大噪。“四公子”之首冒辟疆与她交往频繁。
又有后起之秀董小宛,才艺俱佳,深受金陵名士们的宠爱。但小宛素喜闲静,迥不似风尘女子。
与小宛不同,顾横波是热闹场中人。家中在资产颇丰,建了一处精巧别致人雅客聚了乐的场所。
是时,香君的好姐妹卞玉京已与才子吴梅村交往。
一年一度的盒子会上,秦淮姐妹们齐聚顾横波的眉楼,交流技艺。楼上绣带飘飘,花枝招展,只惹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
不久,文坛的泰山北斗钱谦益举办“秦淮选艳”活动。陈圆圆、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卞玉京、马湘兰、寇白门八人被评为“秦淮八艳”,陈圆圆居八艳之首。一时人们趋之若鹜,以窥八艳之容为幸事。
柳如是遇上痴情的宋辕文,以为从此可以彻底逃出牢笼。两人交往其间,一切花费皆由柳如是支付。但当柳如是提出嫁娶的问题时,宋辕文却面露犹豫之色,并以家父不允为由进行推托。柳如是看透了宋辕文的窝囊,愤然起身,持刀斩琴,七弦俱断,与宋断绝了关系。
从此,柳如是终日与复社文人吟诗作对,众文人都为其文采所折服。如是邂逅了风流倜傥的陈子龙。陈子龙写诗一首将如是比做洛神,如是亦写下《男洛神赋》一文以戏陈子龙,两人相互爱慕。
顾横波妩媚风流,不免树大招风,艳羡乃至思欲占有者不乏其人。但那些有钱有权的庸才都不入横波之目。也是因缘凑巧,恰遇“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两人俱各有意,不久便难舍难分。龚鼎孳父亲新丧,却带着横波游山玩水,不以孝道为念。被世人斥为“人妖”。
而此时,李香君与侯朝宗已择定佳期,准备完婚。朝宗为香君赎身,已囊中羞涩,遂向杨龙友借银二百两。
婚宴其间,秦淮姐妹们都送礼相贺。香君疑惑离家在外的杨龙友何以一时能拿出如此多银两。遂质问朝宗,朝宗推说不知。香君唤杨龙友前来细问,知其乃奸人阮大铖所借,当场摔断婚衣凤冠,大骂阮大铖。侯朝宗羞愧不已。
皇戚田弘遇听说江南美女甚多,便南下寻花觅草。他听说陈圆圆的声名,便花巨资从梨园老板处购得圆圆,并携其北上。秦淮姐妹们深为圆圆的命运担忧。
圆圆被带到北方后,田弘遇之女田贵妃见陈圆圆姿容绝代,遂劝父亲将其献于皇上解忧。田弘遇忍痛答应了。但崇祯因近年农民起义势力不断扩大,北边又有清兵威胁,忧心忡忡,虽见圆圆绝色,亦无心玩乐,将其退回。
镇守三海关的大将吴三桂闻陈圆圆之名,前来拜访田弘遇。席间,田弘遇唤圆圆出来侍酒,吴三桂不禁绝倒。田弘遇心知吴三桂之意,自思吴三桂乃守关大将,不如赠圆圆以络其心。
冒辟疆回如皋探亲,归来圆圆已去,于是终日闷闷不乐。恰遇善解人意的董小宛,渐生情意,心头之痛逐渐抚平。董小宛白天陪冒辟疆游山玩水,晚上帮其整理文章,其乐融融,自不必言。
科举在即,冒辟疆与陈子龙、侯朝宗、吴梅村等一行人北上求取功名,小宛依依不舍,与香君、玉京等姐妹到桃叶渡送别。李香君弹了一首从不与他人弹的《琵琶曲》,姐妹们泪如雨下。独柳如是认为大丈夫应当立一番事业,因此反而鼓励子龙。子龙去后,她写下《人去也》词十九首,以寄情思。
不久,李闯王攻破北京城。崇祯杀死田妃和各位公主,在煤山自缢。大将李宗敏于吴三桂宅中得到陈圆圆,杀尽其一家老小。
吴三桂听说圆圆被夺之事,不由大怒。忍耻投降清军,与多尔衮联合攻打农民军,攻占了北京,救出陈圆圆,两人重逢,泪眼汪汪,圆圆虽不满吴三桂所为,却为其一片痴情而感动。
明朝残余势力在金陵建立小朝廷,称南明,立朱由崧为帝,号弘光。以柳如是为首的秦淮姐妹门纷纷筹钱,资助朝廷抗击清兵。但弘光皇帝昏庸无能,运用马士英、阮大铖等奸人为官。
清兵继续南下。陈子龙联络各处抗清义军,抵抗清兵,十分英勇。但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舟载押往北方,途中投水而死。柳如是听到噩耗,悲痛欲绝,秦淮姐妹们都来安慰。
冒辟疆因北方混乱,求取功名不成,遂潜回金陵。而此时董小宛因日夜思念担忧冒辟疆而成疾,容颜憔悴,忽见冒辟疆归来,竟如梦中,不觉病好了一半。
冒辟疆突然大病一场,濒于死亡,董小宛衣不解带,日日夜夜在床边照料。冒辟疆日渐康复,对小宛感激不尽,在钱谦益的帮助下,小宛终于脱离青楼,成为自由身。
冒辟疆将小宛带至家中,拜见父母。细诉小宛之德,遂娶小宛为妾。小宛上面侍奉公婆,下面教育儿女(其他妻妾所生),熟于家务,精于女红,毫无青楼女子之像。一家上下解赞其贤惠。
柳如是听小宛说钱谦益侠义,十分钦佩。因钱谦益曾戏说非诗如柳如是者不娶,她便回敬道非才如钱学士者不嫁。在秦淮姐妹撮合下,两人渐渐假戏真作。但钱谦益时已年近七旬,比如是大四十多岁,因此遭到世人反对,如是昔日的情人宋辕文致书钱谦益,大加诋毁。钱谦益不理,以“正室”礼将如是迎娶进门,婚礼在游船上举行。岸上人们纷纷咒骂,以石砾投之。但钱柳二人谈笑自若。柳如是问丈夫爱她什么,钱谦益笑答:“爱你黑黑的头发,白白的肉。”又反问如是,如是笑答:“爱你白白的头发,黑黑的肉。”两人大笑,满载瓦砾而归
弘光皇帝欲征民女入宫,阮大铖大进谗言,带卫士去召香君入宫服侍。香君怒愤填膺,大骂奸人。被卫士强逼,以头撞壁,血溅香扇,终被卫士拖走。后来杨龙友借几点血痕,点染香扇,妙手丹青,遂成几朵鲜艳的桃花。香君在宫中日歌夜舞,强作欢颜,以等候与朝宗见面之机。
清兵攻占金陵,南明朝廷南撤。李香君乘机逃出,恰遇杨龙友。香君听龙友说要去北方,遂托他打探候朝宗的消息,并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长信,与香扇一起让杨龙友捎给朝宗。
柳如是听说金陵城破,与钱谦益同至园中水池边,劝夫君自溺殉国。钱谦益犹豫半晌,答到:“今日水冷,明日再来!”,柳如是失望之极,便欲投身水池。钱谦益一把抱住如是,老泪纵横。柳如是心中一软,也流下泪来。
清朝廷知钱谦益影响极大,便邀他出来作官,钱谦益迫于无奈,只得听从。柳如是则四处酬钱,积极支持各地的反清复明活动。钱谦益羞愧不已,以年老病重为由,从朝廷退隐,暗中与如是一起资助反清军队。
在兵荒马乱之中,龚鼎孳带顾横波躲进枯井之中,逃过一劫。清朝廷知龚鼎孳名声, 便恢复其明朝原职,并授予顾横波“一品诰命夫人”的桂冠。龚鼎孳不免得意洋洋。同朝官员嘲笑他不曾为国死节,他笑答道:“我本想死,怎奈夫人横波不从!”横波笑而不辩。
卞玉京久久得不到吴梅村的消息,又经历世事变幻,自以为尘缘已尽,遂束发笼冠,遁入空门,道号“玉京道人”。不久,吴梅村从北方归来,在观中偶遇卞玉京,人事已非,不禁心灰意懒,甘心退隐。
冒辟疆带一家老小离开金陵,以避战乱。途中多番遇难,幸亏小宛机智,方才无事。只是二人共同整理的书稿尽皆丢失。但终因兵荒马乱,小宛与冒家人走散。董小宛被清兵掠去北方,献于顺治帝。
顺治见小宛清丽脱俗,十分宠爱。但太后以小宛为汉人女子,十分憎恶。众妃极为嫉妒小宛,在太后面前大进谗言。顺治在太后威逼之下,将小宛送往京郊寺院,时常偷偷前去探望。
杨龙友从北方回来,告知香君已经在清朝廷做了官,并置了家业。香君听到这个消息,如雷轰顶,泪如雨下。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在思悠悠、恨悠悠中离开了人世。
秦淮姐妹中死的死,走的走,只剩下柳如是一人独立支撑反清复明大业。不久,钱谦益因年迈力衰,离开了柳如是。为完成大业,钱柳夫妇四处筹钱。钱谦益一死,昔日债主纷纷上门讨债。如是为了不连累家人,竟悬梁自缢。遗书中命其家人将其棺悬于半空,以示死犹不愿踏清朝之地。
顾横波与龚鼎孳此时却恩恩爱爱,比翼双飞,又兼龚鼎孳官场上飞黄腾达,真是享不尽荣华富贵,美中不足的是膝下无子。谁知横波中年产下一女,却生豆疹死去。横波因此而闷闷不乐,竟郁闷而死。龚鼎孳失女又失妻,悲不自胜。
陈圆圆十分担忧秦淮姐妹。吴三桂因降清立功,被封为云南王,欲封圆圆为王妃。圆圆道:“妾本青楼女子,若为王妃,恐玷污将军。”吴三桂深为钦佩。圆圆又道:“将军已经重兵在握,何不就此反戈一击,重振明朝事业,不致成为千古罪人。”吴三桂犹豫不决。
顺治又去京郊探望小宛,得到的却是小宛已死的噩耗,乃太后暗中赐毒酒所致。顺治见小宛面色若生,美貌如昔,不禁大哭。走出寺门,怅然若失,回头忽见董小宛俏立山石间,恍若仙子,不觉大呼“董妃”,小宛却已含笑飘逝。自此顺治看破红尘,抛弃皇位,到五台山出家。
岁月不饶人,红颜易老。昔日的陈圆圆不再,吴三桂宫中又多了许多新宠。而陈圆圆要求反清复明之事,吴三桂当成耳边风。陈圆圆怀抱琵琶,前往道观修行。至于在哪所道观,竟无人清楚。多年后,有人见街头一老媪手持琵琶,奏吴梅村所作《圆圆曲》,自称陈圆圆,亦不知是真是假。
昔人已逝,独剩后人感慨:何钱谦益不如一柳如是哉?何侯朝宗不如一李香君哉?陈圆圆之遇吴三桂,喜耶?悲耶?顺治帝之迷董小宛,真耶?幻耶?秦淮依旧,旧梦不复,可叹!
作者:
菊紫
时间:
2006-4-29 08:03
这么完整的八艳的故事,还是首次看到,谢谢瘦月
作者:
瘦月
时间:
2006-4-29 12:09
我只知道一些野史,其他都是杜撰出来的
作者:
菊紫
时间:
2006-4-29 12:20
哈哈,难怪我觉得有些跟我以前看到过的不一样
作者:
渝洲南山
时间:
2006-4-29 21:47
烟笼寒水月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看了这“野史”后,才觉唯妙
作者:
瘦月
时间:
2006-4-30 00:46
唐朝时秦淮河就是青楼聚集之地了,到了明末成为鼎盛。
作者:
渝洲南山
时间:
2006-5-3 11:43
写得很好
作者:
譬如朝露
时间:
2006-5-4 09:03
这样的野史愿意读!
作者:
清水笑
时间:
2006-5-4 21:26
八艳原先我只知道其中5个,还不知是同一出处的,这么巧,真让人惊讶。
才子有才,奈何不遇明君。佳人节气更甚才子,奈何非须眉。
不过看得出那时朝廷上下皆奢华浮丽,流连风月之地,不问战事,不懂百姓疾苦,风雨欲来,摇摇欲坠而不知,果然是末世之势。
作者:
澹台清爰
时间:
2010-2-16 22:13
我如果能认识她们,像芸娘那样也值了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