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标题: 19根烟找不到忘却你的理由 [打印本页]

作者: 194046    时间: 2005-10-26 15:14
标题: 19根烟找不到忘却你的理由
       撕开锡铂纸.烟盒内二十根烟整齐的排列
    撕开自己.想念却如何都无法排列的整齐
    点上一根烟.点上心里的想念.
        我点了二十根想你的理由
    却找不到一根忘却你的理由...

    第一根烟:
    从我的肺里荡出.我要它飘回第一次见你的那天.
    去记住那个重要的日子...

    第二根烟:
    在我的手指间烧尽..
    我凝不住.你对我的第一个微笑..

    第三根烟:
    如果我孤独了.因为我是在想你

    第四根烟:
    因为我在延续上一根烟的想念

    第五根烟:
    火星是真实的.而你的那句喜欢你.
    却不能再在我耳边真实了

    第六根烟:
    我在叫你老婆
    你是否仍然爱听?

    第七根烟:
    我揉碎了扔出了我的视线.
    因为在上次的第七根烟.
    我第一次听到你对我说:我生气了.

    第八根烟:
    它是不是开始熏黑着我的肺
    就像你温暖的肩膀一直熏着我的心

    第九根烟:
    如果九就代表永久
    那我在你和我的心门之间画上大大的九
    是不是就可以让你在我的世界停的久点再久点...

    第十根烟:
    是太多烟迷蒙了自己的周围
    还是眼睛根本早就看不清了?

    第十一根烟:
    除了你.
    谁还会帮我数着.这是第几根的灰烬了...

    第十二根烟:
    在我弹出去时.
    我想问你.那溅起的火星是不是还像当时的样子
    可是.你在哪呢

    第十三根烟:
    我开始觉得冷了.
    那你呢?
    是不是也是一样抖着.却依旧要给我你的温度.
    直到你的掌心有了和我相同的冰凉

    第十四根烟:
    烫着了我的冰冷.
    永远没有你给我温度时的那份细腻

    第十五根烟:
    想起你连想*着我都要重复着一二三的勇气..
    这剩下的一小截烟
    还能再抽三口吗?

    第十六根烟:
    如果在这些烟上都写上你的名字
    深深的吸进肺里
    吸到离心脏最近的地方
    是不是就会离我更近?

    第十七根烟:
    我坐上你的双膝,拉着你的手放进我的衣兜里,握紧...
    是不是真的可以用别人的手代替我?

    第十八根烟:
    如果你在下一个路口发现我不在了
    你是继续等我.还是追着我的步伐?


    第十九根烟:
    你说你喜欢我那双眼睛
    那你知不知道它为什么湿了?

    第二十根烟:
    你说你去了.你相信你可以找到你的快乐.
    那你如何还我另一个快乐?
    你不在了.两个快乐还可以相连吗?

    当最后一根烟抽完.
    对你的想念是不是也能停下?
    离开的日子我抽的烟何止是这二十根
    我想你的理由何止是这二十根星火
    但是一包烟.只有二十根
    我抽了十九根.你都不在身边.
    那下一根烟.下一包烟燃起的时候.
    我是不是还有想你的理由?
    那是不是我转身了.你就也要跟着转身了..
    于是我就该相信地球是圆的
    于是我就用一辈子,去赌上一个缈茫的下次重逢...
作者: 风没来    时间: 2005-10-27 02:12
口袋里面,还有烟吗?你已经一支连着一支地烧了,受得了吗?剩余的,我帮你烧了它吧!
到外边吹吹风吧,秋天的风,凉凉的,能带走你的很多不开心的心绪……如果,风没来,你就一定要等,等到风来了为止。像我这样
作者: 如影い    时间: 2005-11-2 18:40
情真意切的好诗!有时情到深处却有好多的无奈!世间任何都可战胜,而唯一这“情到深处时”。。。。。。!!
作者: 风没来    时间: 2005-11-2 22:30
不是吧你,一个幸福无比的人也来这强说起愁来了呀!八成讥嘲的成份居多……哼,如影,好坏呀你
作者: 风没来    时间: 2005-11-2 22:30
又看了一遍文章,更觉得口袋的声音让人感触无限!
作者: 羽灵    时间: 2005-11-2 22:45
我欣赏!口袋的诗也道出了我的心声!同是情海失意人啊....................
作者: 如影い    时间: 2005-11-6 17:35
风你好啊!我只是看了诗后的感悟哦。口袋你好!愿世上所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欢迎光临 诗词 (http://www.shici.xn--fiqs8s/) Powered by Discuz! X3.2